2025年3月25日 星期二

核電廠延役,先面對安全與核廢料處理問題

 
核三廠2號機5/17將到期,但面對是否延役的難題。(/台電網站)
 
同時刊登於
 
文‧朱淑娟2025.3.25
 
國民黨立委提出《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第六條》修正案,解套核電廠「運轉執照有效最長40年」文字,讓老舊核電廠,有機會延役。在319日立法院公聽會中,企業界及核工學者,不但支持核二、三廠延役,甚至期待擴張核電。
 
反對延役者,則提到,已運轉40年的老舊核電廠,都位於斷層帶,不能免除核災風險。何況核電發電量只占3.4%,核電之於能源供給,無關緊要。加上核廢料處理困難,種種考量,核電廠不該延役、更不能擴張。
 
 
沒有核電,經濟部預估到2032年不缺電
 
核二、三廠延役,是建立在「沒有核能,會不會缺電」的前提。關於這點,經濟部次長賴建信說,預估2024年到2028年,每年用電成長2.5%2032年新增機組累計增加1,636萬瓩,遠大於除役機組數量,可充分滿足用電需求。
 
另一份資料,行政院長卓榮泰,去年十月在立法院指出,去年 1~8 月核能占總發電量 5.4%。核三廠2號機,從去年十月起大修41 天,期間減少9.2億度,占台電總發電量270億度的3.4%,以燃氣發電代替,供電無虞。
 
也就是說,目前僅存的核三廠2號機,只占總發電量3.4%,比例很低。就算今年517日除役,也能靠燃氣機組支援,直到2032年,都不會缺電。
 
如果沒有核能,也不會缺電,討論核電延役的前提,就不存在。但為什麼企業認為,沒有核電會缺電,電價上漲也跟廢核有關。不少民眾也持相同看法?
 
文化大學副教授林仁斌,提到中研院兼任研究員蕭新煌,今年1月提出的報告,指八成台灣民眾,不知道去年核電發電占不到10%。高估核電占比,又受到「若干知名企業家」扭曲核電可以減碳,才動搖非核家園信心。
 
 
童子賢:核電有五大優點
 
提到「若干知名企業家」,很容易就想到和碩科技董事長童子賢,公聽會中他以預錄影片,提出核能五個優點。包括:可彌補風電、太陽能間歇性供電不穩。核電具有能源韌性,一次燃料加一套備份,可穩定供電36個月。
 
另外他強調,核電占地少,綠能則需要龐大的陸地與海洋。而且核電成本低,相較於風電每度6.6元、太陽能4.9元,核電只要1.42元。台灣一年用電近3千億度,「讓核電幫忙,一年可幫台灣省N個千億台幣。」
 
這段話聽起來很有說服力,不只太陽能、風電,天然氣開發也處處遭到抗議,正是因為台灣土地太小,能源開發超過適當比例造成的。
 
至於「幫台灣省N個千億台幣」,就純粹是話術,因為核電發電量占比,目前只有3.4%5月就會降到0,沒有省多少的問題。
 
不過童子賢透露了他的期待,不只核二、三廠延役,甚至核一延役、核四重啟都是選項。他說:「如果把核能擴増23倍,完全不需要額外土地,只要核一到核四原有的土地,核電發電量,就可以持續擴張。」
 
多位企業界代表,也提出類似主張,他們在乎的,是用之不盡、又便宜的電力,並未提到核電風險。媽媽氣候行動聯盟常務理事徐光蓉,還提醒他們,「核災發生,企業你們的東西,就不要想賣,安全永遠是第一。」
 
其實用電量最大的就是企業,經濟部應請他們比照節水,只要減少用電5%,省下來的用電量,就能抵銷核電發電量。
 
 
環保團體:核電是用命發電
 
反對核能延役者提到,核電會產生複合式災害,尤其地震影響。2011311日日本東北地震,就造成福島核電廠事故,至今14年,人民還在承受災難。
 
台灣跟日本,都是多地震國家。三腳斷層陸域加海域,全長100多公里,距核一廠7公里、核二廠5公里。核三廠,斷層則直接從廠內通過。
 
林仁斌提到,2014年《自然》雜誌一項調查,指全球最危險的3座核電廠,台灣就有2座。核一、核二,30公里範圍內,人口高達56百萬人。
 
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律師蔡雅瀅說,台灣核能事故緊急應變區,只有8公里,明顯不足。談核電廠延役前,應先修訂《核子事故緊急應變法》第13條,明訂緊急應變計畫區,不得小於30公里,「國家有條件撤離這麼多人嗎?」
 
 
核廢料無法處理,是核電的困境
 
此外,還有核廢料處理問題。賴建信說,高階核廢料最終處置場,目前連選址都沒有法源,光做地質調查,就遭到抗爭。
 
低階核廢料,經濟部建議的候選場址,依法要辦地方公投。2012年,經濟部曾選出台東縣達仁鄉「南田村」、金門縣烏坵鄉「小坵村」,但台東縣、金門縣政府都拒辦公投,隨後不了了之。
 
清大工程與系統系教授葉宗洸說,「核廢料不是沒法處理,是要不要處理。」但現實上,的確問題很大。討論核能延役,當然要先考慮核廢料處理問題。
 

20多年前,政府及民間就在談產業轉型、經濟發展應與能源成長脫勾,但最後還是選擇了高耗電產業,且全速前進。童子賢說:「電力即國力」,電力也變成國家最大的難題,連支持非核家園的民進黨,如今似乎也迷失了方向。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