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要不要遷址,不是技術辦不到,是蔡英文有沒有誠信。
(圖/風傳媒)
文‧朱淑娟2020.12.22
2018年10月中油天然氣第三接收站預定地「觀塘工業港(區)環評案」通過,等於預告桃園千年藻礁的末日。但守護藻礁的學者及環保團體不放棄,經過2年努力終於將「珍愛藻礁公投」推進到二階連署,藻礁再度出現生機。
說來荒唐,在現任總統蔡英文親筆簽下「藻礁永存」後,藻礁卻面臨毀滅,難怪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林惠真要說:「這是一個國恥等級的公投提案」。
隨著公投連署進行中,第三天然氣接收站(三接)遷址以保護藻礁的辯論也再度上演。預料之中,中油提出許多技術性的理由強調遷址不可行,但如果這個國家還有一點保育觀念,且認同藻礁的價值,技術上就沒有辧不到的事情。
中油三接找替代方案,不影響能源政策,又可保護藻礁
中油提出在觀塘興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是依據民進黨政府2025年的能源政策,將天然氣從現在38.6%提高到50%,而目前只有台中、永安兩個接受站,希望北部有自己的接收站,可以就近供應大潭電廠新增機組氣源。
不過中油三接選址爭議大,位在觀新藻礁與白玉樹林藻礁之間的「大潭觀塘藻礁區」,這一區經過數千年演化是台灣造礁類生長最旺盛之地。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陳昭倫更證實,這裏有一級保育類動物柴山多杯孔珊瑚。
而為了達到民進黨2025年全國天然氣供應2620萬噸目標,除了觀塘第三接收站,計畫中的還有台電協和電廠、台中港電廠也要自己蓋接收站,加上現有的高雄永安、台中,全國有5座天然氣接收站。這之間也存在替代的可能。
上周在民眾黨立委蔡壁如的公聽會中雙方再度交鋒。民間團體延續2018年環評至今的主張,認為在守護藻礁為重的前提下,中油三接應遷扯。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律師蔡雅瀅提到的理由之一是大潭海象惡劣、腹地狹小,並非合適場址。今年3月發生無動力起重船斷纜,11月發生動力船擱淺就可證實。
關於海象問題,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鄭明修也提出個人經驗佐證,他從事海洋研究40年,潛水前都要看天氣,「我人格保證這裏是最差的地點」,而三接案在環評時他剛好出任環保署的環評委員,又是台北港環差審查的召集人,當時他就思考第三接收站遷移到台北港的可能性。
中油三接有台北港、林口港等替代場址
在專家協助下,鄭明修在第三接收站環評時提出一份報告,台北港可能蓋三接站的場址包括:第四期填土工程N14、南碼頭區第二貨櫃中心S08、第一貨櫃中心N09。其中N09已完成造地工程,因利用率低第三期的第3座碼頭延後,如果利用這個閒置用地蓋第三接收站很合適。第二個替代場址則是林口港。
其實一開始中油評選第三接收站的地點時,除了觀塘、也有台北港等替代地點。而中油前董事長戴謙在環評時強調台北港不可行的原因,並不是技術上或條件上不可行,而是「時程來不及」。而就當大家熱烈討論替代場址時,前環保署長李應元喊卡,也就是說這兩個替代方案在環評時並未被充分討論。
所謂時程就是台電總經理鍾炳利在公聽會上說的,大潭電廠增建燃氣複循環機組預計民國111年~113年商轉,到時需要第三接收站就近供氣,否則會影響供電時程,甚至備用容量率目標。而他認為其他替代方案不可行的原因,也跟戴謙的說法一致,並不是技術或條件不可行,而是「環評等行政程序很耗時」。
然而到底是天然氣供氣時程重要、還是讓藻礁永存重要?就牽涉到價值選擇。何況前者還有其他替代方案,執意不願採用就說不過去。
天然氣供氣時程,還有其他替代方案
就此,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理事長陳憲政提出的替代方案還包括調度、節能、提高能源使用率。或興建浮動式接收站,透過海管輸送到協和電廠、大潭電廠使用,就不會破壞協和、大潭附近海域的生態環境。
不過中油自認已善盡保護藻礁的責任,強調已從原來232公頃,縮減到37公頃,之後再減到23公頃,而且不會用到G1、G2藻礁裸露區。不過中油在環評時這麼爽快就自己提出減少面積,計算標準是什麼、能不能供應所需的天然氣都沒有說明。而且雖然中油的開發區減少,但工業港的面績並沒有改變,還是會影響整個海流跟突堤效應,對生態造成嚴重的破壞。
蔡英文要面對自己的誠信問題
鄭明修有感而發:「台灣到處在蓋港,協和電廠也要蓋港,好像每個天然氣的地方都要蓋一個港。那請問一下,我們把生態都填完了,台灣的土地、孩子以後還有海邊嗎?工程都可以解決,只是要不要做而已。」
台灣有進步嗎?十年前經過一場天翻地覆的國光石化海岸保護大辯論之後,好不容易迫使前總統馬英九停建國光石化,視為民主及保育的重大勝利。然而十年後台灣社會卻還要重複一次同樣的辯論,何其可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