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0日 星期二

被犧牲的農水,要把農業帶到何方?

 無預警停灌,造成桃竹苗1.9萬公頃即將收成的作物報廢,
農民上行政院抗議「農水應該農用,拒絕移撥」。

 
文‧朱淑娟   2020.11.10
 
辛苦了三個月,只要再灌溉12次就可以收成的作物,一句停灌,桃竹苗19千公頃作物就這麼毀了。或許政府以為只要補償農民就能平息這場缺水風波。但一缺水就停灌、而且事前不必知會農民這種獨斷作風,背後卻隱含輕視農業的思維。如果未來缺水變常態,農業用水可能進一步被限縮,為了避免農業及農民的風險擴大,農業必需有因應氣候變異更積極的作為。
 
苗栗後龍灣寶農民洪箱,也是這次停灌的受害農民。不只這次,2014年大旱時她的田也沒有逃過休耕的命運。上一次還有立委幫忙開公聽會抗議,這次停灌卻彷彿被視為理所當然。112日她在臉書以個人名義,發起4日上午在行政院前的抗議行動,全國各地上百位農民及支持者來聲援,也點出以下幾個問題。


停灌程序流於獨斷獨行
 
洪箱說:「每次停水都是政府說怎樣,農民就要配合你,完全沒有溝通」。苗栗縣議員陳品安則說,她在議會質詢停灌時,水利處回答事先並不知情。這表示,停灌決策僅只於中央,事先沒跟農民商量,甚至連地方政府都不知道。
 
最諷刺的是,過去還有農田水利會時,討論停灌休耕至少還有水利會代表幫農民發聲,現在農田水利會變公部門,一切聽令行事,農業用水反而沒有保障。回顧2018年在討論農田水利會改制時,洪箱、以及各地農民就質疑:「以前水利會還會幫農民講話,未來變成公部門,農業用水移撥還要問農民嗎?」
 
當時,前農委會主委陳保基與多位學者發起連署,反對農田水利會改制公部門,其中一個理由是,「原本核發給民間組織的水權將回歸官僚體系,在經濟發展大旗下,農業用水將被犧牲無法保留。」
 
農委會農田水利處提出的反駁說法是:「農業水資源自當農業使用,而且會以水利法第18條農業水權優於工業水權的規定,持續捍衛農業用水。」前農委會主委林聰賢也保證:「缺水時第一順位一定是農業用水」。
 
結果101日才成立的農田水利署,第一件為農民做的事就是停灌,兩年前提出水利會改制的理由,如今證實只是一個話術。

今年80歲、很久沒出現街頭的灣寶自救會長陳信雄向農委會喊話:「為什麼我今天要站在這裏?就是因為農民給政府看很無,沒人替我們說話,為什麼在農民要收成的最後時間,卻把水給斷掉。農委會常說要照顧我們農民,但在最關鍵的時刻沒爭取就配合經濟部,一點照顧農民的魄力都沒有。」
 
時代力量立委邱顯智另質疑,農委會給農民申請補償的時間竟然只有10天,如果沒去申請,請求權就沒了。「全世界沒有一種請求權是這樣的,侵權行為請求權至少是兩年,從沒看過這麼囂張的只給你10天。」
 
 
缺水對農業將造成重大影響
 
許多關於氣候變遷的報告都指出,農業缺水將對全球糧食市場帶來危機、並導致全球糧食價格飆升。看到這些評估,或許大家都覺得很遙遠沒感覺,不過就在去年10日,農委會主委陳吉仲發表一份「氣候變遷對台灣農業影響及調適」的報告中,就點出農業用水缺乏對農業造成的影響。
 
影響之一,停灌期間農民、代耕業者、農機業者、儲運業者、加工業者的工作權益都會受影響。農委會說每公頃補償14萬元,也強調要補給實際耕作者,但真正因停灌休耕受害的不只耕作者或地主,而是更廣大的農事就業者。
 
影響之二,大面積停灌導致水田無法維持三生功能,渠道及河川水因流量減少而變差,周邊生態被破壞。竹北農民田守喜2014年曾以「桃園三號」奪下農委會第一屆全國名米大賽冠軍,但他耕作的田卻時常被停水。上周他在行政院前抗議:「停灌後,連帶溪裏的魚蝦貝全死光發臭,連生態都滅掉了。」

 
農業用水應有需求量保留值
 
經濟部長王美花在立法院被問到為何優先停灌時,她說因為農業用水佔七成,所以優先停灌。這種總量法的思維已經落伍,政府總不能說,因為汽機車排放的PM2.5最多,所以空汙嚴重時,應該限制機車不能上路吧。
 
不管工業、民生、或農業都應該有合理的單位用水量,一旦訂出合理的單位使用量就要全力保障。20189月農委會舉行全國農業會議時,當時的行政院長賴清德在閉幕會中宣示「應確保農地與農業水資源無虞」。
 
而那一年行政院也給農委會一個目標,要將農業用水的比例從目前的七成降到六成,以全國一年總用水量200億噸來算,一年就會少20億噸。雖然有學者提到如果要提高生產面積,農業用水能再減少的空間有限。
 
不過農業用水的確有再減少的空間,例如降低漏水率、將耗水農作轉為旱作、改變灌溉周期等等。但這次停灌,政府提出的理由還是農業用水佔七成所以優先被停灌,卻沒看到從缺水到停灌,農委會做了什麼努力以避免悲劇發生。
 
依目前的水情,明年一期稻作還可能休耕,在此之前,應檢討這次停灌的決策錯誤,該做的努力要先做出來,例如農業都停灌了,工業及民生卻還百分之百供給,只叫農民共體時艱並不合理。再則,應該事先跟農民商量,讓他們參與決策,農委會也要全力保障農民水權。維持農業永續發展,不能只是說說而已。

 本文同時刊登於《風傳媒》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