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日 星期二

開放萊克多巴胺美國豬肉,你應該跟政府說不

  蔡政府先是擋不住美國壓力,又不誠實以告可能的風險,更無力做好管制。(/風傳媒)
 
文‧朱淑娟 2020.9.1
 
蔡總統宣布開放萊克多巴胺美國豬肉進口,究竟實現多少她說的「國家利益、戰略目標」還不知道,但馬上要爆的就是食安風險、產業衝擊。政府先是無法拒絕風險豬肉進口,又不誠實告知風險,反而愚民式地說出怎麼吃都不會超標、產業不會有影響、連路邊攤都會清楚標示等形同謊言的話。當政府做出危害人民健康的政策時,人民要勇於說不,並促使政府做出符合人民利益的事。

 
CODEX標準不是上帝,只有26國買單
 
政府為開放的種種說詞很容易就可以識破,其中又以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說的最經不起檢視。首先他說:「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已針對萊克多巴胺的安全容許量訂出標準,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已依據國際標準開放。我們不能沒有科學理由拒絕接受國際標準,否則台灣將被世界孤立。」
 
其實他所謂的「大多數國家」只有26個,包括: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等美洲17國,以及美洲以外的9個:澳洲、紐西蘭、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南非、南韓、泰國、香港。這樣能稱為多數國家?而不買單CODEX標準的主要是歐盟,光歐盟27國就已超過前者,還不包括中國、俄羅斯、印度等大國。
 
歐盟為什麼不買單?因為這是一個以6967兩票之差強行表決通過的標準,違反CODEX一向標榜的科學共識,很明顯背後有強大的遊說力量,只要有標準就可以協助美國豬肉對外行銷。
 
201275日標準通過隔日,歐盟即發表聲明強烈反對,理由是依據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的風險評估,萊克多巴胺用於豬牛,無法排除人體健康風險,因此沒有充分數據可以訂定殘留限量標準。
 
歐盟不但不買單codex標準(牛豬肌肉及脂肪標準10ppb),也不接受所謂的每日安全攝食量(ADI)每公斤體重1微克這種說法。因為沒有證據顯示,微量對人體健康完全沒有影響。試想,如果你知道萊克多巴胺無法排除人體健康風險,你還會覺得,只要吃不到這個標準就可以安心大口吃嗎?
 
CODEX當初有一個6人自願試驗小組,以每公斤體重的「無影響劑量」得出ADI。但這個人體試驗並不是為了無影響劑量而設計,是選擇適當劑量進行後續的雙盲試驗。因此歐盟食品委員會認為,「最低投藥劑量」不應視為「無影響劑量」。
 
政府還發明一種說法,指美國人吃了這麼多自家豬肉不都沒事嗎?那是因為美國豬農並不是都有用萊克多巴胺,當他要銷到歐盟、中國等禁用萊劑的國家時,就會賣出沒有使用萊克多巴胺的豬肉。台灣之前也沒有禁止美豬進口,歐盟也沒有,但只限非萊克多巴胺殘留的豬肉,可證明並沒有阻礙中美豬肉貿易。

 
台灣可以提出科學數據做為談判籌碼
 
其實CODEX並不是上帝,還是允許會員國可依照科學數據的風險評估原則訂定各國標準。關於這點民進黨內已經提出許多不錯的方法。例如民進黨立院總召柯建銘在2012329日一場座談會中說:歐盟禁止含瘦肉精、荷爾蒙美牛進口,爭議透過WTO處理機制,結果歐盟還是堅守不開放立場,但同意擴大進口沒有萊克多巴胺的豬肉且免關稅。他認為台灣可以比照歐盟的談判模式。
 
另外一個場合是201652蔡英文已當選總統之後,前民進黨立委蔡培慧在立法院衛環委員會提到:黨內要做科學實驗,把台灣的飲食習慣、吃內臟的比例、不同族群的不同數據,拿到談判桌上去跟他們講「我們不一樣」。
 
也就是說,政府可以提出科學數據來談判,而不是坐以待斃、還大聲宣稱自己沒有科學證據,對所謂國際標準自動繳械,完全沒有抵抗能力。

 
如果對養豬產業沒影響,就沒必要提供百億基金
 
農委會說開放不會影響養豬產業,如果這樣何必提供百億基金?其實農委會早就評估過開放後對產業的影響了。201652日、4日農委會分別在立法院衛環委員會、公聽會提出2份開放萊克多巴胺美豬的衝擊報告,內容如下:
 
「國人每人每年豬肉消費量34公斤,是牛肉5公斤的七倍,內臟是237倍。以產業來說,牛肉自給率只有5%,豬肉是90%以上。我國養豬業的經濟規模,以及在飲食中的地位極高,不可不慎。」
 
其他內容還包括:「開放後估計相關產業影響約143億,包括每年19億的種豬產業將全面退出國內、佔國產豬15%~20%的加工產品將被取代。而一旦台灣加入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其他國家也會要求比照辦理,保守估計毛豬頭數將下降到七成,相關產業勢將同步遭受連帶影響,短期間可能造成結構性失業。」
 
這就可以解釋為何農委會要提出百億基金來安撫豬農了,再說對產業沒影響就是自欺欺人。而不過4年而已,農委會如何面對自己當年的評估?

 
一旦允許殘留,標不標示已無意義
 
農委會還說:未來包括賣場、餐廳、便當店、小吃店、傳統市場、攤販等通路,不論生鮮、加工或是餐飲食品,都必須強制標示進口肉品的產地,消費者只要認明國產豬肉,就保證是100%不使用萊克多巴胺的高品質豬肉。
 
強制標示在超市可能還辦得到,但也只有標產地,而不是標有沒有殘留萊克多巴胺、殘留多少。但便當店、小吃店要標示就困難了,不知道有多少人去路邊攤吃一碗魯肉飯、或到市場買一斤貢丸,會問老闆是用台豬還是美豬?就算老闆誠實以告,台豬貢丸一斤120元,美萊豬一斤90元,你會買那一種?
 
依經濟能力選擇食材等級很正常,但任何等級的食材健康風險都應一致,這是普世價值。如果因為經濟考量要吃風險高的美萊豬,這是政策造成的不幸。
 
而一旦衛福部訂出萊克多巴胺的豬肉殘留量,農委會再說不開放國產豬肉使用萊克多巴胺已經沒有意義,因為產品端是允許檢出的。農委會說未來學童營養午餐會強制使用國產豬肉,但201652日教育部在立法院的一份報告就提到,一旦開放,供應商可能摻雜非標章肉品,刻意壓低食材成本。而學校承辦人員多為教師,非衛生專業人員,很難辨認標章食材真偽等等困難。
 
2012年在美牛開放前夕,歐盟食品管理局成員Donald Broom教授來訪,他說:「如果你對歐洲人說,美國人因為某項產品無法進口就對你採取報復,歐洲人會說,不買就是不買。」如今台灣政府要開放有健康疑慮的豬肉進口,人民也應該採取相同的策略,大聲跟政府說不,不買就是不買。 

本文同時刊登於《風傳媒》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