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刊登於《風傳媒》
文‧朱淑娟
2018.8.21
爭議三年的「馬頭山事業廢棄物掩埋場」,8月15日高雄市環評大會終於做出決議,應繼續二階環評。其實以此案對環境的重大影響、以及四個月前被高雄市環保局證實地下水井未開篩,有造假地下水資料之嫌,就可以直接否決或退件。而即使最後未否決,而採取較保守及中性的決議,但以這個案子對環境的重大影響看來,未來業者即使真想進行二階審查,要過關也不容易。
此案從一開始業者夾著龐大資源一路占上風、花大錢買廣告、最後關頭還展現政商實力,請來包括環保署前副署長、知名環工學者、民代站台背書,最後卻敗下陣來,也值得業者深切反省。時代已經不同,與其花力氣搞政商關係,還不如老老實實做調查、寫環說書、不該開發的地方不要開發,才能獲得認同。
地下水井證實未開篩,造假爭議未解
「馬頭山事業廢棄物掩埋場」由富駿公司開發,場址在高雄市旗山區、內門區交界的腳帛寮段,面積28公頃。業者在15日的環評中找來多位學者背書,他們大致上的說法是,掩埋場設施有其必要性,姑且不提廢清法早就規定事業廢棄物應在工業區內處理,但說「零汙染的掩埋場絕對做得到」就昧於專業。
因為一個掩埋場必然存在滲出水汙染、掩埋體崩塌的風險、以及生態環境要付出的代價。因此蓋掩埋場最重要的前提就是選址,一旦選址不當,再怎麼坳技術可做到零風險都是不可能的。也因此「一般廢棄物衛生掩埋場設置規範」就規定,選擇掩埋場址時應避免地面水、伏流水、地下水等水量過多的地區。
而馬頭山掩埋場最大的問題就出在選址不當。業者做出的環說書強調「場址沒有常態性地下水」,但自救會自己鑿的井卻出現豐沛地下水,而且利用水下攝影,發現業者所鑿的井未開篩,導致即使有地下水也量不到水位。
為了證實業者的觀測井是否開篩,今年四月高雄市環保局局長蔡孟裕現勘,當場證實業者有3口井未開篩,而環保局也在15日的環評大會一開始就說明現勘過程。業者當天雖坦承未開篩是他們的錯,但又說後續多次修正的環說書都沒用到這些有問題的井,即使未開篩也不影響調查正確性,最後再次強調「馬頭山並沒有地下水」,氣得自救會當場怒斥這家公司謊話連篇、毫無誠信。
馬頭山有全國最密的食蟹獴分布,生態的熱區
而一旦地下水資料有誤,就會影響掩埋體邊坡穩定的計算數據。馬頭山掩埋場原先要掩埋到160公尺高。業者最後提出降低30公尺,並強調邊坡穩定的安全係數高於法規。但仍然無法平息地下水分布以及邊坡穩定的爭議。
另外在生態調查方面,一開始業者也沒有仔細調查,環評中被要求後做的調查,卻證實這裏有豐富的生態系。陸蟹專家劉烘昌比較幾個地區,以紅外線照相機拍攝食蟹獴的OI值(每一千小時拍到的有效照片張數),結果發現馬頭山是南仁山生態保護區的10倍、太魯閣國家公園的5倍,他說:「這個地方是生態熱點中的熱點,不保留下來,台灣從此不必談保育。」
選址不當還包括場址鄰近多個斷層,場址部分區位屬於山崩地滑敏感區,台大地質系教授陳文山也說,場址鄰近車瓜林斷層與龍船斷層上盤區域,地表有不等量抬升與位移現象。何況場址還位於二仁溪上游,且鄰近高屏溪自來水保護區,陳文山預言,數年之後必會造成結構物龜裂,導致汙水滲漏而汙染河川。
與其動用政商關係,不如好好面對選址不當的爭議
而業者沒有好好面對以上爭議,卻選擇在環評前一天買報紙頭版廣告,而且在環評審查當天還演了一場極其難看的戲,找來五位包括環保署前副署長在內的環工學者背書,而且擺明不是來發言,而是拿頭銜來壓環評委員。
會場規定一個人發言三分鐘,但這幾位好像事先講好了,每個人一開始都花了將近一半時間介紹自己的豐功偉業,再強調經濟發展必然產生廢棄物,然後再幫業著打包票管理沒問題,滲漏技術OK,一定會做到零汙染。
而剛剛已經說過,時代已經不同,當地民眾不但會研究業者做的環評書,也會自己做調查,當拿出實實在在的資料對比,環評委員想護航也很難。而當天投票有12位委員要求進二階環評,表示連官派委員都不認同。
業者應該從這場歷經三年的環評得到啟發,唯有誠實面對爭議,才是解決爭議之道,即早選擇其他替代方案,如果強行二階環評,要通過將更加困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