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達--白海豚之歌--在國光石化白海豚專家會議 ,用歌聲表達自己對故鄉的關懷,正當全場為之動容時,國光石化總經理曹明卻叫囂:「不要浪費我們的時間」。演唱結束後,阿達對著曹明說,「請你尊重我身為一個歌手的專業」。)
連一首這麼好聽的歌都無法聽完(或忍受)的人,如何期待他們未來開發後,真的會為白海豚保育付出一點心力? )
(白海豚的未來--環保團體行動劇--國光石化專家會議前。我們重視白海豚不只是保護白海豚而已,因為白海豚是生物鏈的指標。就像漁民講的,白海豚少了,現在魚也少了。以後呢,人是不是也變少了?而當白海豚滅亡,魚是否也跟著滅亡,人是否也是呢?所以,保護白海豚是在保護人類。)
‧朱淑娟/2010.6.9台北報導
從今天起到下周二,環保署總計舉行五場國光石化環評會議,環保團體今天在會前舉行記者會,批行政院直接下令環保署「加快審查」,如此重大的開發案理當審慎評估,密集開會如何維持審查品質?
今天舉行第二場專家會議「中華白海豚之影響與因應」,會後決議關於國光對於白海豚的影響,還有許多事項尚未釐清,決議再舉行一次延續會議。
白海豚是否被阻斷南北交流?
尚未釐清事項包括:應確認白海豚族群分布基線以及統計數值。再確認白海豚棲地、活動廊道、過境廊道、覓食廊道。是否被阻斷南北交流、能否被訓練繞道、保育基金如何設置、如何為白海豚留下迴游空間等等。
今天國光石化委託台大教授周蓮香所做報告,指彰化縣南段沿海應為中華白海豚南北分布密集熱區的「重要過境廊道」,約有30%個體曾南北移動,工業港「可能不會完全阻斷南北交流」。多位委員及環保團體對這個說法存疑。
所謂「阻斷南北交流」,是指國光石化設廠後,會將白海豚分割成兩個族群,周蓮香的報告指出,當族群被分割族群將持續衰退。如果是永久性分割,族群將在13到75年內達到「功能性滅絕」(完全滅絕)。如果是暫時性分割,15年後族群減少約6到50%,她建議,依保育類的預防原則分隔不得大於7年。
一位委員堅決認為有明顯阻絕效應,建議把工業區與專業港分開,為白海豚保留通道。水深5到10公尺,至少保留800公尺。
白海豚可以被訓練穿越彰化海岸嗎?
(「海豚媽媽」周蓮香說:可以訓練白海豚穿越彰化海域)
這個說法引發許多質疑,彰化縣環保聯盟總幹事施月英說,這種不可行的事,提出來不太妥當。她要求應先討論族群,再來討論要不要有後續工程。填海造陸後白海豚一定無法迴游,「白海豚看都看不到,還能引導牠經過廊道嗎?」
中研究研究員陳章波表示,「這完全不可能」,開發單位不能不負責任地提出建議,應明確指出風險。
媽祖魚保護聯盟甘宸宜表示,這是白海豚的棲地,野外訓練是不可能的,過去沒有先例,也無法讓白海豚游過這麼狹窄的水道。另外她質疑,工程的噪音、汙水對白海豚的衝擊隻字未提。
林務局代表也指出,訓練白海豚應提出具體做法,或國外案例說服大家。另外應增加海上調查,廢汙水排放對白海影響還要評估。至於保育措施,林務局要求應提出具體做法,不是最後全民埋單。漁業署則要求評估漁業資源衝擊。
國光承諾:訓練到養成習慣為止
國光石化董事長陳寶郎說,「我相信白海豚跟我陳寶郎一樣聰明,如果我要去飯店吃飯被擋住,我會繞路。」有人問要訓練多久,他希望白海豚可以平穩通過海域,「訓練到養成習慣」。
另外他認為有必要成立白海豚保育基金,但強調國外的保育措施都是政府出面,「但國光願意與政府一起做,負擔應有的責任。」
陳寶郎:這段時間與環保署長很認真討論
至於有委員提工業區、工業港分開,陳寶郎突然自己爆料,「這段時間我與署長很認真在討論。」但工業區和工業港分開是要分多遠?若分1500公尺,要花379億、若分開8百公尺是245億。
如還要空出800公尺廊道,有公安、環保問題,而且投資增加,目前投資額從4000億提高到現在6000億,「如果為了這個還要投資,股東做不到,評估時間要一年多的話,股東就撤案了。」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 不可能訓練野生海豚游過狹窄水道
會長洪家耀今天委由環保團體提出書面資料,他表示,在自然環境下不可能訓練野生海豚游過狹窄水道,世界上也未有類似試驗。香港機場和大嶼山之間有一條小水道,機場建造前,曾經是海豚往返游經之處;填海之後,這條1公里寬的水道原本仍被視為海豚的棲地,但橫越水道近百次,卻從未目擊到海豚。
他表示,即便該水道是海豚的潛在棲地,鄰近的填海造陸也會消滅這樣的棲地。因此,海豚極不可能使用700公尺的水道,也不會聽從「訓練師」的「命令」游過工程基地。
白海豚族群只剩80多隻
周蓮香報告指出,中華白海豚族群分佈範圍,北從苗栗縣龍鳳漁港,南至台南縣將軍漁港。水深2到32公尺,離岸6公里內,兩個族群熱區在:苗南到彰北、
雲林到外傘頂。估計總數約84到86隻。
一位委員指出,保護白海豚是去年行政院海洋事物小組提出來的,從2002年起確定有族群,周蓮香認為未來族群不會增加,但80多隻應是關鍵點,可能往上或往下,國光開發案影響8000公頃,這麼大面積棲地消失衝擊都未提到。
這位委員指周蓮香的調查以目擊方式,但彰化海岸退潮時完全無法出船,漲潮前或退潮後才能出去,退潮到芳苑要兩三個小時,白海豚因覓食需移動或靠岸順著潮溝追魚群,搭船在外海六、七公里是看不到白海豚的,應交代陸地觀察時間。
委員指出,假如調查時間不對,白海豚可能都看不到。他指出,白海豚的分佈很侷限,不是什麼地方都可以去,「否則牠為何不跑到北海岸或高雄?」
洪家耀質疑,白海豚族群棲息在台灣西岸狹長的沿海地帶裡,而填海工程就位在其棲地中間,潛在棲地消失將是海豚致命的一擊,因為填海工程將破壞底棲環境(除工程本體,還包含工程所經之處),使海豚食物來源驟減。
白海豚與魚的共生
漁民方明耀表示,白海豚把魚吃光,以前討海隨便打都有魚,「只顧白海豚,我們討海人要吃什麼?」麥寮鄉民林圍守表示,六輕興建時也有人反對白海豚,但六輕就可以蓋。
一位委員指,那是因為蓋六輕時大家對白海豚不了解,他也反駁陳寶郎指六輕對白海豚影響小的說法。他表示,如今白海豚只剩80多隻,也許六輕未蓋前數量是現在的好幾倍。
一位委員指出,白海豚是一個指標,回想過去漁很多時白海豚也很多,現是白海豚少了魚也少了,「這是依存關係,有魚才會有白海豚聚集。」
三贏或三輸?
主席表示,在保育措施、減輕衝擊措施後,如果未來白海豚數量提高,就是人、生態、經濟活動三贏。陳章波則提醒,「如果不幸失敗了,我們創造了什麼?如果失敗誰要負責任?不能只提三贏不提三輸。
給子孫留下一些未開發的海岸
一位委員指出,「最好的保育方案是0方案」,不填海造陸、不興建工業區與工業港,魚類多樣性應會增加,食物鏈也會更穩定。汙染威脅人類生存,食物鏈變性 人類也將受到傷害。
他強調,國光石化有可能造成白海豚滅絕,如果滅絕是不可逆的,應採取禁漏原則(precautionary principle) ,給子孫留下一些未開發的海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