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4日 星期五

<全國能源會議特別報導3-2> 能源市場未開放 綠色電價陷迷思

文‧朱淑娟 2009.4.24

我國能源市場長期獨占、能源價格僵化,導致國內能源呈現不正常供給與需求現象。這次能源會議中另一個關注焦點,在能源市場是否應開放、如何建立綠色電價以及系統,讓能源價格更趨合理。

淡江大學經濟系教授廖惠珠分析,國內石油業市場中,中油是國營事業、台塑為民營企業,煉油廠開放外資,油品開放進口。天然氣上游中油一家獨占,管線為區域性獨占。電業開放民間電廠售電給台電,目前約占3分之2。但下游的輸電、配電則依然由台電獨占。

能源市場是否開放無共識

環保團體主張,應加速修正電業法,開放民間投資並參與發電、輸電、配電,而民眾有選擇購電來源的權利。婦女聯合會理事長陳曼麗要求,台電應建立電價合理化公式,並公開資訊,供民眾參與並監督。

不過台電董事長陳貴明認為,不是什麼行業都應民營化。他認為台灣是淺盤型經濟,屬孤立的電力系統,一旦發生電力短缺,外來能源很難立刻補上。

他說,台灣土地有限,建電廠土地取得很難,集中型電廠未來幾十年難以避免,「電力的供給很難取得平衡」。他認為,如果沒配套就讓電業自由化,犧牲的將是小用戶。

陳貴明強調,未來用電量還會持續上升。70年代約成長7%,80年代成長6.7%,90年代因推動省電,只成長3.46%。未來電網效率再提高的話,用電成長可降到3%以下。以這個基準計算的話,到2025年用電量會再成長37%,國家有必要建構穩定的用電結構。

前行政院永續會委員林聖崇認為,電價訂定應考量社會責任,全國應有一半人口的電價低於發電成本,「台電應幫助用電量少的人。」

綠色電價如何實施有待考驗

由於陳貴明反對,因此有關台電、中油是否應民營化無共識。但推動綠色電力市場發展、收購綠色電力合理價格機制、開放用戶購電選擇、推動智慧型電網及電錶,這些較屬前瞻性的作法都取得共識。

但事實上這些議題在討論時,引發許多不同意見的爭論,最後得到的所謂共識得來相當勉強,未來如何落實也大有問題。

例如關於綠色電力合理價格機制,許多學者對此有不同看法。開南大學運輸觀光學院院長黃宗煌認為,能源補貼應以關鍵技術為主,而且應訂定落日條款。

清華大學工程系教授李敏表示,再生能源不應被集團綁架,如果他把好的風場壟斷,再要求政府提高收購並不洽當。

另有學者認為,如果政府還維持工業用電策略性補貼,把工業該負擔的成本擔給別人負擔,那就沒有合理電價可言。

另外,分散式能源系統雖是全球趨勢,但如何建立智慧型電網,整合發電廠、太陽能、風力、汽電共生等發電系統,讓消費者透過智慧型電錶調節供電,對台電而言是相當大的挑戰,特別是台電董事長陳貴明在同一場合才剛說,集中型電廠未來幾十年難以避免。

永續能源基本法做為能源上位法案

台南大學綠色能源科技研究所教授黃鎮江表示,台灣應有一個位階較高的法案,例如英國成立「能源與氣候變遷部」,從氣候變遷角度看能源問題。台大政治系助理教授林子倫也認為,能源問題應拉高到國家安全層級,可惜新的行政院組織法,能源局還是在經濟部,未來國家能源政策可能還是會從經濟脈絡去思考、而非環境。

最後大會將訂定「永續能源基本法」列為共識,做為相關能源法案的上位法,同時承諾提升能源安全議題及能源主管位階。

不過,現在立法院審議中的「能源三法」,包括能源稅條例、溫室氣體減量法、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三者之間的競合關係尚未釐清,如何能在永續能源基本法架構下統合能源三法,恐怕也非易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