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淑娟 2009.3.10
台灣人愛吃菇,卻不知道每年吃掉兩千三百公頃的森林,相當於八十八個大安森林公園。其中九成養菇的樹木未經政府許可,伐木養菇處於無政府狀態。地球公民協會昨天呼籲政府,與其花錢植樹,不如好好保護山林。
紀錄片導演柯金源舉發,屏東獅子山有一片已復育廿六年的次生林,地主以一公頃兩萬元的賤價賣給伐木商,整座森林的樹被砍走後,留下光禿的山野。
地球公民協會於是展開調查,並在植樹節前公布。 地球公民協會執行長李根政表示,走一趟傳統市場,香菇、金針菇、杏鮑菇、秀珍菇,各種不同菇類各有風味。台灣目前養菇所用的太空包,多半以木屑做主材料,因此必須大量砍伐木材,主要的樹種包括相思樹,以及油桐、山麻黃等原生闊葉樹。
調查指出,伐木養菇主要地區是苗栗縣、新竹縣、台東縣。只有一成經過政府許可,其他九成多數是原住民所有的林牧用地,不受森林法規範,另外也有部分來自配合開發案砍下的樹木、或是盜伐。
為養菇所砍的森林,多半是新復育的次生林,有些甚至是原生林,為了運送木材,開路造成地表裸露,土石鬆動,影響國土安全。每年因土石流造成的人命與經濟損失非常驚人,生物多樣性也遭受衝擊。
多數地主用極低價出賣珍貴的林地,每公頃只賣二到四萬元,不要一百萬就可以砍光大安森林公園所有的樹木。立委田秋堇反問,如果原住民都這麼輕忽自己的土地,要如何說服各界推動原住民保留區? 包括主婦聯盟、荒野保護協會、蠻野心足生態協會也呼籲政府正視伐木養菇問題。
林務局以每公頃六十萬元獎勵造林,卻忽視砍樹的危害,伐木養菇的外部成本每年高達八億八千萬元。 李根政呼籲,政府應比照屏東縣推動「限制伐木補償辦法」,同時修改法令加強管理原住民保留地的農牧用地。推動合法伐木,研發木屑替代品。如果政府無動於衷,民間不排除發起森林認養運動。
農委會:正研發替代材質養菇
農委會農業試驗所副研究員吳寬澤表示,農委會很重視養菇伐木的問題,目前國內已有業者從大陸進口棉子殼,多數菇類都有用到。或是用玉米心取代太空包部分的木屑添加物,用於金針菇養殖。 吳寬澤表示,農試所則從兩年多前試用蔗渣取代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木屑,裁培秀珍菇、杏鮑菇、木耳、珊瑚菇,產量甚至比都用木屑還高。等到技術再成熟一點,將推廣到全國,就能逐漸減少伐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