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31日 星期一

國光石化首場專家會議 最大問題在選址錯誤



 (畫面:彰化環保聯盟理事長蔡嘉陽)


‧ 朱淑娟/2010.5.31台北報導

4月中國光石化二階環評第一次審查後,環評委員提出300多項問題要求進一步釐清,隨後環保署決議將這些議題切割成四個子題分別舉行「專家會議」。今天舉行「海岸地形變遷模式模擬專家會議」,審查委員認為從研究方法、模式模擬、到推論結果都有待商榷,結論補件再審。

另外三個專家會議主題包括:中華白海豚、健康風險、水資源利用。四個專家會議審查結束後,審查結論再併入環評專案小組,專案小組不再重複審查。

高品質的專家會議,可惜只能建議

通常在專家會議都可以見識到高品質的審查水準,而今天這場會議更勘稱科學辯論的經典之作。請來的都是國內最知名的水工及海洋專家,而且有備而來,仔細看過報告,還幫開發單位準備很多資料,指出調查方法的不合理性。

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教授劉就表示,台灣在近岸海洋學並非第三世界國家,環評的品質要提高,要用科學議題來看。

例如國光案的科學議題應定位在,如果要在高輸砂量河口三角洲潮間帶建立大面積人工島,對水文動力、地形地貌的影響。

只不過,專家會議只能「建議」,沒有「否決權」,依過去經驗,即使專家會議有委員反對開發案,但回到專案小組審查時,開發案也可能被表決過關,所作的建議最後只會列入有條件通過的「條件」。因此這個在環評法中定位不明的專家會議,功能及效力未來有必要再釐清。

今日何人能承擔濁水溪口未來災難?

一位委員說,「媒體都說環評是我們的錯(指國光放話環評太慢),不是我們的錯,我們希望加速」。(許多委員幫開發單位的顧問公司做了很多功課)

為什麼在歷次審查會中,幾乎所有委員都對國光石化開發案憂心忡忡,而且幾乎沒有異議認為一定進入二階環評,慎重評估區位的適宜性。因為國光的各項海域工程規模實在太大了,一位委員指出,國光開發案位於濁水溪出海口北側,大面積海埔地抽砂、圍堤、填海造地、築港。

例如,填海造地近3000公頃,港池水域近600公頃,築永久河海堤長達18000公尺,臨時隔堤13000公尺,工業港防坡堤4450公尺,海域及隔離水道抽砂料源3500公頃,抽砂量達197,890,000立方公尺。

而且這個海域過去缺乏長久海象觀測,國光石化給顧問公司的時間又相當少,做出來的資料許多無法自圓其說,更加引起委員的疑慮。

中研院研究陳章波就指出,行政院應該也看到問題,因此是請環評會「盡快審查」,但沒有說「盡快通過」。

因為,濁水溪口未來因國光石化可能引發的災難,不是今日任何政治人物、環評委員承擔得起的。 

國光石化最大問題在「選址錯誤」

今天這一場是四個專家會議中最重要的一場,主要討論問題包括:海岸水理輸沙模式、河口颱洪輸沙模式、海岸地形變遷數值模擬、工業區開發對海岸地形變遷影響分析、颱風波浪影響、濁水溪排洪影響。

彰化環保聯盟理事長蔡嘉陽在會後,綜合各方意見表示,工業區開發後海岸地形地貌將因此改變,洪水、淤砂這些問題未釐清前,其他的審查都沒有意義。

他形容今天是「科學家對工程師的戰爭」,科學家會看到地形、地貌改變前後的前因後果。但工程師只要解決眼前的問題,用有限的數據,甚至選擇對他們有利的解釋,做出來的方法、數據都飽受質疑。「如果連工業區開發後對自然的改變都無法預測、控制,環評要通過是不應該的。」

一位委員說:「這所有的問題就是選擇的位置不當」。也有委員建議應該做離島,這樣對沿岸漂砂、洪水就不會有影響。

蔡嘉陽說,曾請教過許多水工專家,大家的看法都是,「濁水溪根本是一條不該碰的河川」,輸砂量太大,尤其中部海岸潮差大,還有洪水問題,人類的智慧有限,不應該去改變濁水溪的地形地貌。而且南部有六輕工業區,未來國光石化又把濁水溪口北岸擋住了,這是一個非常大的災難。

東北季風時會淤積在港口或隔離水道

國光石化顧問公司表示,東北季風時會淤積在港口或隔離水道。不過他們認為,只要設置足夠寬的隔離水道,寬400到800公尺,深700公尺,內陸排水可以經由隔離水道往南、北排入西測海域,對內陸防洪排水影響輕微。

蔡嘉陽表示,開發單位一直未做濁水溪口海底攝影,而這裏可能是很重要的世界一級海底景觀,開發會不會讓這些景觀消失。另外白海豚有特殊廊道需求,但工程可能截斷白海豚廊道,建議留下廊道。而如果因此未來工業區設計要有所改變,那數值要重新模擬。

委員建議,應考慮不同潮位對波高跟流的影響,因為這對生態棲息環境極為敏感。目前的資料缺少開發後的波長跟沿岸流場的計算。

開發案將改變流速、流向

委員指出,如果沒有開發案,漲退潮會同方向一直流,現在好像做了一道牆擋在那裏,潮流就流不過去,從南往北阻擋後,開發區內潮間帶的流向、流速就可能會改變,而潮流改變可能影響生物的擴散,影響生態棲息環境。

另外,從波流看地形模擬,六輕做了後北側堆出一塊,應從六輕做了後與現在情況的比對,模擬出地形的變化,再推算國光未來的模擬會比較合理。

另有委員認為研究一定要做當地觀測,這是地球科學的開始,但開發單位自己做的觀測卻很少。「你一定要做現場調查,不要迴避,這是科學」。

濁水溪的排洪恐不易

整體而言,外界擔心這個區位主要的問題,在海域底牀多屬顆粒較細的泥質沉積物,屬生態豐富地區,易受海流、波浪等動力擾動影響。另外,開發案預計設置隔離水道,但目前隔離水道南側、濁水溪右岸已出現自然形成的沙洲,將導致隔離水道在短期內淤積,失去隔離功能。

工業區是設在濁水溪河口區,而濁水溪是台灣輸沙最大的河川,依目前國光石化區位配置,也可能造成濁水溪口輸沙堆積作用,在河口形成淤積沙洲,造成排排洪困難。這部分有必要再模式計算時充分考慮,尤其是濁水溪輸水輸沙在豐水期、枯水期、颱風時期,變異都相當大。

不值一談的插曲




今天會中發生一段插曲,有彰化縣前任立委林進春(每次到場都主動聲稱自己是立委,果然環保署也以立委規格對待,上貴賓座還可享發言特權,好奇怪。)指蔡嘉陽、陳章波是阻礙經濟的敗類。

還有多次來到環評會的大城鄉居民,也在會中指出,國光石化是他們地方經濟起死回生的命脈。還有人說,如果白海豚在國光設廠後,自己還不知道往旁邊游開,「死死ㄟ好啦」。

這兩個事件雖然不值一談,但卻反映出我們國家走到今天,不同人對保育的認知差異極大,而且地方對開發案的態度也很兩極。是各自取得的資訊不相同,還是有其他原因造成這樣的落差?卻是值得想一想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