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5日 星期二

PM2.5何故在應達標年突然跳票?

 
文‧朱淑娟   2020.9.15
 
2012514日環保署納管細懸浮微粒PM2.5時,以「年平均值15微克、日平均值35微克」為空氣品質標準,並承諾2020年達標。但就在即將兌現目標的前三個月,上周行政院在沒有任何說明下,宣布目標再延後三年才達成,這有點像應付票據快到期了、卻緊急改票的感覺。
 
如今PM2.5是民眾最關心的空氣汙染物,環保署應該檢討改善成敗,並交代為何無法如期達標的理由。
 
當年為了PM2.5空氣品質標準該訂多少才合理,各界有很多討論,環保署打算比照美、日標準,經濟部覺得太嚴會影響產業發展,環保團體則認為太鬆無法保障人民健康。最後環保署還是以年平均值15微克為目標,並定八年後的2020年達標。而且承諾到期後再挑戰WHO年平均值10微克的新目標。


2020年達到年平均15微克,三任院長從沒變過
 
為了如期達標,20158月當時的行政院長毛治國核定史上第一個院版的「清淨空氣行動計畫(104~109)」,行動目標就是要達到PM2.5年平均值15微克。2015年在環保團體第一次舉辦反空汙大遊行時,當時的環保署長魏國彥還舉行記者會且再度保證,政府有信心如期達標。
 
之後兩任行政院長都提出自己的空汙改善版本,包括:20174月,行政院長林全提出「空氣汙染防制策略」,這版的目標是2019年達到年平均18微克,這可視為期中目標,2020年應達到15微克的目標並沒有改變。
 
接著在201712月,行政院長賴清德提出「空氣汙染防制行動方案(紅害減半大作戰)2019年要比2015年紅害次數減一半。雖然當時環保署長李應元自創「紅害減半」的2019年目標,但也沒有否認2020年應達到的目標。
 
而自從PM2.5受到空前的關注後,政府、民間都做了很多努力,政府推動不少改善政策,其間也修正了空汙法。民間則年年舉辦反空汙大遊行,提出不少有效的改善空汙主張。就在大家一致努力下,2019PM2.5的年平均值來到16.2微克,以這個改善速度,2020年達標可說指日可待。
 
()歷任行政院長提出的空汙改善方案

時間

行政院長

計畫名稱

目標

2015/8

毛治國

清淨空氣行動計畫(104~109)

2020達到Pm2.5年平均值15微克

2017/4

林全

空氣汙染防制策略

2019年達到年平均18微克。視為期中目標。

2017/12

賴清德

空氣汙染防制行動方案(紅害減半大作戰)

2019年要比2015年紅害次數減一半

2020/9

蘇貞昌

空氣汙防制方案(109~112)

2023達到Pm2.5年平均值15微克

 
而上周的行政院會,行政院長蘇貞昌通過「空氣汙防制方案(109~112)」,看到109~112年,以為他要提出新一階段的目標,沒想到卻是把2020年就該達到的15微克目標,無預警拖延了三年,要到2023年才要達到。
 

為何達不到目標應說明,否則目標就失去意義
 
至於為什麼要再拖三年才能達成目標,不但沒有說明,蘇貞昌還發布影片談空汙改善成效。這些改善當然是有的,包括老舊柴油車、二行程機車汰換,還有訂定鍋爐排放標準、港區船舶改用低燃料油、國營事業排放降低等等。
 
但很多改善明明可以透過行政措施做到,卻付出巨額的補助款,例如空汙法修正後,授權環保署可加嚴出廠10年以上的汽機車排放標準。或在敏感區域劃設空品維護區,禁止汙染車輛進入,很可惜這些細緻的行政措施完全沒推動,用最偷懶的補助,耽誤了讓大家重新思考行為帶來空汙影響的機會。
 
而就算有達到一定改善成效,對比當初設定的目標卻遠遠不及。例如鍋爐,原本的目標是將5000個燒煤鍋爐改燒天然氣,但後來發現工業區沒有天然氣管線,改成末端排放管制,到目前為止已改善3800個,其他則在改善中。
 
還有當年針對老舊柴油車的汰換目標是:全面汰換一、二期的8萬輛老舊柴油車,以及3.8萬輛三期柴油車加裝濾煙器。二期柴油車是1993年出廠的車子,至今已27年,已到了自然汰換的年限。即使提出每輛車補助最高65萬元、以及減免40萬貨物稅的誘因,當初設定的汰換目標其實也沒有達成。而二行機車當年想全數汰換,依最新統計,二行程機車目前還有超過50萬輛。

 
空汙目標不只是冰冷的數字而已
 
還有國營事業的改善也很緩慢,雖然減少排放汙染還是有的,但距離民眾的要求還差很遠。例如高雄人計較很久要求中鋼淘汰兩座濕式煉焦爐、鐵礦砂從室外堆置改成室內,但蘇貞昌版本依舊沒有回應民眾訴求。
 
而就在八年後、即將驗收成果的現在,蘇貞昌卻默默把目標延後三年才要達成。其實達不到或要延多久不是問題,但至少要說明理由,畢竟空氣汙染關乎民眾健康,目標達成與否意義重大,不只是一個說改就改的冰冷數字而已。 

本文同時刊登於《風傳媒》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