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8日 星期二

經濟部長需要上一堂空污課


 經濟部拿空汙排放清冊當PM2.5貢獻源,誤導工業排放的空汙量少,
實際上工業是PM2.5排放的主要來源。(/經濟部FB)

本文同步刊登於《風傳媒》

文‧朱淑娟2015.4.28

上周經濟部的臉書頁PO出一張「PM2.5從哪來」的照片,指國內PM2.5排放前三名是:地表揚塵、公路運輸、農業活動,工業占9.6%、電力占4%(如圖)。多數人看到這張照片會誤以為工業跟電力的污染量很少。隔天23日,經濟部長鄧振中在立法院答詢時也附和這個說法,他說:「PM2.5主要貢獻來源是歐都賣(機車)」。

但真的是這樣嗎?經濟部如果不是故意錯誤解釋數據誤導民眾,就是對空氣污染物全然無知,尤其經濟部長這個歐都賣說,絕對需要好好上一堂空污課。

拿排放清冊當PM2.5貢獻源,指工業排放量小
是無知還是故意誤導?

來看這個PO文有什麼問題。經濟部直接引用環保署的「TEDs 8.1空污排放量清冊」,但這個排放清冊指的是PM2.5的「原生性排放源(primary)」,但PM2.5大部份來源不是原生性,而是「衍生性(secondary)」。那衍生性PM2.5從哪來?就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等氣態前驅物,在大氣中經複雜化學反應而形成。所以,管制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排放是PM2.5減量的重要策略。

舉一個例子,臭氧是台灣最主要的空氣污染源之一,但如果看空污排放清冊,會發現根本沒有這項污染物,因為臭氧的來源是揮發性有機物、氮氧化物經光化學反應形成。如果直接引用空污排放清冊,經濟部是打算告訴大家工業沒有排放臭氧嗎?

那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又從哪來?舉高雄市空污排放清冊的例子,硫氧化物排放量,電力業、鋼鐵業、石油煉製業、化學材料製造業合計占86%氮氧化物排放量,電力業、鋼鐵業、化學材料製造業合計占43%。另外,從環保署這些年的高雄市PM2.5減量策略也可以看出脈絡,就是加嚴電力、鋼鐵業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排放標準,因為只有從源頭減量下手,才可能把PM2.5減下來。

所以實際上,細懸浮微粒PM2.5的貢獻源,工業約占30%、汽機車約占30%、境外污染約占40%。工業不但是PM2.5的大污染源,而且同樣的PM2.5工業排放的微粒中又含有較多有害物質,對工廠附近居民的健康風險也比較高。

此外,不同地區的污染來源不同,工廠是高雄市PM2.5的主是污染源,但台北市卻是汽機車跟餐飲業,空污減量策略必須因地制宜,經濟部拿全國統計的數字毫無意義。還有,各種污染源都有減量責任,鄧部長強調機車是PM2.5的主要污染,是說第二名、第三名的汙染源就用不減量嗎?這邏輯根本不通。

馬總統支持空污總量減5%、經濟部呢?

而就在經濟部抗辯工業不是主要空污來源時,馬總統在上周22日地球日接見環保團體時,已表態支持環保署高屏空污總量計畫三年內要強制減量5%這是馬總統繼四年前在反國光石化餐會上宣布納管PM2.5以來,最重要的空污減量宣示。

馬總統表示,去年12月環保署已預告訂定「高屏地區空氣污染物總量管制計畫」,將控制區內空氣污染排放總量不再成長進而逐步減少。希望透過加強監測、總量管制與減量計畫等方式,達到三年內空污減量至少5%的目標。

反倒是經濟部到現在還不同意,上周找業者討論提出不少質疑,主要是擔心高屏地區工業無法成長,且質疑環保署修訂的草案中,要求四種污染物一視同仁各減5%沒有學理依據,並且擴大納管對象,將較小規模的業者納入管制不合理。

經濟部的擔心當然可以理解,但自從1999年修訂《空氣污染防治法》授予環保署推動空污總量的法源後,環保署就計畫推動高雄空污總量管制,但經濟部因擁有會同權,擋了16年至今推動不了。然而空污改善是時勢所趨,經濟部與其繼續違反民意抵制,還不如快點輔導業者,讓工業發展與高雄人民的空氣正義共存共榮。

全國各類污染源空氣污染物排放量及排放量比率(資料來源:環保署)
      空氣污染物
污染源
細懸浮微粒(PM2.5)
硫氧化物(SOx)
氮氧化物(NOx)
公噸/
比率
公噸/
比率
公噸/
比率
工業(含電力業)
16,865
23%
105,261
88%
176,100
41%
車輛
16,756
23%
343
0%
217,109
50%
非公路運輸
601
1%
8,559
7%
21,033
5%
商業
6,440
9%
3,651
3%
3,684
1%
營建/道路揚塵
27,662
37%
0
0%
0
0%
露天燃燒
4,601
6%
574
0%
6,577
2%
其他
930
1%
1,332
1%
9,657
2%
總排放量
73,855
100%
119,720
100%
434,160
10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