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才能保有安全的水資源
本文同步刊登於《蘋果日報》
文‧朱淑娟 2015.3.21
枯旱無雨, 石門水庫供水區的桃園、新北市從4月1日起供水五天停兩天,未來還將擴大限水。台灣為什麼會發生這麼嚴重的缺水?大家都說是因為去年夏末以來雨量極少,這也是事實,但少雨不等於缺水,19日發生的幾件事就讓我深深覺得,台灣缺水真正的原因有兩個:政策靈肉分離、還有人民無感。
首先是上午的行政院記者會,發言人孫立群左右兩邊各坐著經濟部次長楊偉甫
、交通部次長曾大仁。前者說石門水庫缺水嚴重,後者則說了幾個跟桃園機場有關的開發案,而這些開發案勢必加重當地用水負擔。一方面喊缺水、另一方面卻總在缺水地方增加用水,部會不同調,要不缺水都很難。
地方抗旱哪些有效、那些沒用?
而桃園機場就是桃園市的用水大戶,2月26日實施二階段限水以來,依規定每月用水一千度以上用戶應減量20%,但實施一周後發現用水不減反增,主要原因就是桃園機場。交通部曾表達桃園機場是國家大門,如果缺水會影響形像,但為什麼不是這樣想,如果做好節水宣導,讓國外人士看見我們是一個珍惜水資源的國家,不是反而替國家做了最好的綠宣傳。
另一件事是當天下午經濟部長鄧振中跟縣市首長視訊,也可看出抗旱行動中央
、地方冷熱有別。會中除了台南市秘書長陳美伶說明較積極的抗旱措施,包括 2月26日二階限水後機關學校水龍頭減一半,道路澆灌用回收水等等,其他縣市首長說的多是希望中央協助,自己該盡什麼責任卻說的很少。
例如,新北市副市長陳伸賢說請中央廣發省水墊片,當場被楊偉甫打臉過去發省水墊片安裝率只有5成,成效不彰。還有高雄市副市長陳金德要求中央調配水源支援,楊偉甫當場提醒他,高雄沒有大型蓄水水庫,請他支持高屏大湖開發。抗旱如果只靠水利署,地方不幫忙,結果就會事倍功半。
還有,當天行政院發出的新聞稿中,提到行政院長毛治國對於建構「智慧管理水資源政策」的一些想法,例如有效落實集水區水土保持、推動生活廢水再生利用、用水零成長、以水定農、工業區水循環使用等等。
水資源管理要精緻化
知行要合一
這些都說的太好了,如果照著做,台灣的水資源管理一定沒問題,但問題出在說歸說、做歸做,總是靈肉分離。舉「落實集水區水土保持」這個例子,農委會水保局正提出水土保持法修正,就要大幅開放集水區開發,反而在做破壞集水區的事。還有「用水零成長」這項,事實是水利署目前提出來的各區水經營管理計畫,未來的用水量都持續成長,這樣要如何做到「用水零成長」?
水資源管理必須精緻化,這點鄧振中在應變會議中也提到,重新檢討那些限水措施可以全年或特定時間做,而不是等到枯旱時才實施,例如目前是一階限水才實施夜間減壓供水,未來可能枯水期一開始就實施夜間減壓。
另外應提升水的使用效率,盤點那些用水不需要使用自來水,但目前卻是多數道路澆灌、 沖洗水溝、工地揚塵洗掃無差別使用人民飲用的自來水。
最近很多人在談台灣的缺水風險,但我覺得台灣缺水最大的風險,就是人民對缺水無感,大家都還誤以為台灣是一個多雨的國家,事實是氣候變遷後,每年雨量波動非常大,一遇到少雨就會出現像今年的枯旱。未來怎麼走,唯有政策知行合一,每個人都聰明用水,才能建構永續安全的水資源環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