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六年再舉辦能源會議,再生能源、核能的辯論
依然無解。(攝影/黃沛云)
‧黃沛云 2015.2.6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協會理事長賴偉傑、台灣環境保護聯盟會長劉俊秀均提出,應提升台灣再生能源的貢獻,利用太陽能、地熱、風力等發電,發展台灣本島的自主能源。宜蘭縣縣長林聰賢也表示,應積極研究宜蘭的地熱能源、提高「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對地熱能源的探勘與研究經費,劃定並公布地熱資源開發的可靠地圖。他說明,相較於其他的能源,地熱能源的開發有較高的法規、政策限制,建議積極檢討地熱電廠的建置障礙。
台灣目前太陽能、水力發電、生質能等再生能源只佔總供給量1.85%。智庫論壇國政基金會永續發展組助理研究員唐慧琳表示,台灣有98%發電仰賴進口,且再生能源不穩定,要有效提高能源自主性、增加基載電力比率才是真的愛台灣,為了避免全球升溫的悲劇,核能無疑是最佳選擇。
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徐光蓉表示,台灣平均每人每一年的用電量是全球第12名,但在大會資料的議題設定上,台灣到了2020年還會再增40%的用電量,「為什麼我麼需要用這麼多電呢?為什麼不檢討我國的能源效益?」
此外,她也質疑政府花費大筆錢將核廢料境外再處理後,將變成混合氧化物核燃料(Mixed
oxide fuel,簡稱MOX fuel)送回台灣,但目前台灣沒有燃燒MOX fuel的反應爐,難道核四可以燃燒MOX fuel?
台北市政府代表也表示,人民有免於恐懼的權利,反對核一~核三延役,撤銷核四,促進能源多元化,提高北部地區再生能源自主率。鹽寮反核自救會總幹事楊木火也說,應審查完核電廠安檢,確認安全無虞後才能作最後決策。
14小時馬拉松會議
沒有具體共識
全國能源會議第二天的共識結論,成了長達14小時的馬拉松會議。原先會議目標設定為:因應未來國內外政經能源情勢、核四封存後可能面臨的能源供應問題,共同研商我國未來電力穩定供應的短中長期因應策略與作法。
但「供給穩定開源」的議題上,核能部分達成共識的僅有三條,其他包括再生能源發展的目標時程、建立核能資訊公開平台、推動氣候變遷的相關教育課程等,最終都沒有共識。
針對三大議題,大會討論後採用共識決,只要有一人反對,就列為其他意見。在「需求有效節流」議題上,推動教育的立意良善,但大會代表們對學校的能源教育內容有不同看法,擔心錯誤資訊影響兒童的認知,最後還是列為其他意見。而討論最多的彈性電價方案,大家對於如何反映電業成本、電力所支出的無效益成本是否要算入,都一直達不成共識,最終仍成為其他意見。
「供給穩定開源」議題方面,台南市長賴清德親自出面表達,再生能源發展的目標、時程,都要明確訂出來,再生能源將要佔總能源的比例多少,「提前達成」的目標應該改為「2025年」就要達到目標,藉以宣誓國家的決心。但最後達成目標的時間在2025年~2030年之間,無法達成共識。
背景資訊爭議
核能議題共識卡關
討論核能議題時,楊木火拿著他額外準備的背景資料跪在地上,大喊會議資料上的資訊錯誤,台灣電力公司高估台灣的用電成長率,不能就此錯誤資訊來討論核能議題,導致核電需要延役。
台北大學經濟學系兼任教授王塗發也說,會議資料所提出的,幾乎都是有利於核能的資訊,像是評估台灣明年的備用容量率會低於10%等,為何不先檢討台電電廠自身的超過7%的用電率,台北市、新北市、兩黨主席都反對核能。田秋堇也高聲表達:「大會已有預設立場,從題目設定就在問電如何來?電會不足,民生是否能限電?」
會議僵持了40幾分鐘,最後主席沈榮津表示,將楊木火所提出的資料納入書面報告處理,會議繼續進行。然而,只要涉及與媒體、民眾溝通,提供正確輻防資訊、核能電廠營運相關資訊透明化,藉以澄清錯誤資訊等,只要有資訊的「對錯」評斷,擁核、反核雙方都無法達成共識,最後均納入其他意見。
「供給穩定開源」議題共識會議長達7個多鐘頭,最後留下57則共識,108則其他意見,其中與核能相關的,只有三則,分別是:
一、追蹤及精進核能電廠安全防護,落實國際技術規範。
二、遵循歐盟執委會核能管制者組織(EC/ENSREG)技術規範,執行各電廠之壓力測試,參照同行審查(EC/ENSREG)建議事項,公開原始報告,分別提出核能管制案要求台電公司持續落實實施,每半年公告改善進度。
三、持續進行電廠例行性取樣分析,確保廠內外工作人員及民眾輻射安全;持續執行環境輻射平行監測,力求資訊透明化,並讓全民共同監督,加強風險溝通。
政、反核代表均持不同意見,雙方在爭執不休後,取得一則共識:「核廢料優先放置於支持核電者之住家,支持核電者應有義務優先承擔;反對核電者,缺電時應優先限電」。但其他幾位代表均提出,全國能源會議屬於國家級大會,不應該將此項列為共識,且執行困難,最後放入其他意見。
半夜十一點會議總結
核能議題仍無定論
最終大會總結報告前,環保團體在會場外舉行記者會,高呼:「台灣不缺能源會議,只缺改革決心!」。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秘書長李卓翰說,有些討論的事項對台灣未來的能源政策有利,但大會利用共識決,只要有少數支持核能者反對,就會將共識列為其他意見,刪除共識,讓台灣重要的能源政策空轉。
地球公民基金會主任蔡卉荀則說,台北市、新北市、宜蘭縣政府等代表都已經明確表達,不支持核一~核三延役,核四不運轉,但少數核能利益相關者,不斷拖垮台灣能源進步的腳步,「我們將力戰到底!」
田秋堇也說,柯文哲在防災會議上早就說過,只要山腳斷層動起來,「核災無解,政府無力應付」,大屯山和山腳斷層相當接近,核一、核二廠分別距離山腳斷層5公里與7公里。當她建議根據國際核能事件分級(International Nuclear Event Scale,簡稱INES),評估核能救災和重建成本,訂定攻防策略時,卻有人反對。
環保團體要求,未來能源政策的討論,必須充分納入能源設施在地居民的意見,同時給予他們參與決策的權力。他們肯定新北市、台北市、宜蘭縣、台南市等地方首長與代表順應廢核民意,明確表達反對核四運轉,以及反對老舊核電延役的態度,並積極要求發展綠能與節能的能源改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