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4日 星期二

有更好的替代方案 應取消活體兔熱原試驗


兔子熱原試驗,將兔子固定在像斷頭台的架子上,當天禁食,將藥物自耳朵
靜脈注入體內,每隔30分鐘測量一次,每次持續3小時,造成兔子極大痛苦。
目前已有替代方案,呼籲藥廠不要再用活體兔試驗

‧朱淑娟/ 2012.12.4

不使用活體動物試驗是國際趨勢,國際也已發展出許多替代方案不必使用活體動物,但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調查發現,國內針劑藥廠檢驗熱原,百分之百還採用鱟血及兔子試驗,沒有一家採用最先進的人血(MAT)試驗,讓動物受不必要的痛苦。

問題出在政府並沒有規範、推廣並鼓勵業者使用替代方案。例如衛生署的「中華藥典」(業者實驗方法的依據)只列鱟血及兔子試驗,並未列人血試驗。

另外藥廠申請變更藥品許可證時須向衛生署做「藥品查驗登記」,但也未見衛生署要求業者採用替代的實驗方案。立委林淑芬、田秋堇今天在動保團體舉行的記者會中,要求衛生署應立即改進以上缺失,另要求國科會致力於替化方案研究。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代理科長王德原表示,「中華藥典」一向依國際藥典更新,美國在2009年公布MAT試驗法,歐洲2010年正式收錄五種人血試驗模式,這都經過一個演進過程。只要有更好的方法未來中華藥典一定會再修正,不過業界有成本等考量,因此並不會強迫業者應採用何種方法。

非必要不應使用活體動物實驗

國內25家藥廠多數生產「學名藥」,就是原廠藥專利過後,其他藥廠可根據其成分、劑量做同種藥品,做熱原試驗是為了測試針劑中是否有可能造成發燒的物質。熱原試驗始於1930年,當時建立了兔子標準試驗方法。接著在1964年科學家又發現鱟血的試驗法,隨後又發現人血試驗的有效性。

為什麼要反對鱟血及兔子試驗?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朱增宏表示,動物實驗等於「合法虐待」, 在實驗過程中反而要故意製造疾病來看藥品是否有效,在這過程中造成許多動物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基於人道立場, 1959年發展出動物實驗的三原則,就是有替代方法就用替代方法,不得不時也要盡量減少使用。           

以兔子試驗來看,要先將兔子固定在像斷頭台的架子上,當天禁食,將藥物自耳朵靜脈注入體內,每隔30分鐘測量一次,每次持續3小時,造成兔子極大的痛苦。此外兔子熱原試驗也有準確度的問題,研究指出當兔子焦慮緊迫時,可能導致體溫升高,實驗人員並無法判定真正體溫升高的原因。

另外使用野生鱟實驗的問題是,鱟百分之百來自野生,由於鱟血有商業利益,有些商人捕捉後將血一次抽光。有研究指出即使未抽光,也有近三成的死亡率,導致台灣本島及澎湖、金門的鱟族群減少,這種試驗法應被廢止。

如今已有替代的實驗方法,因此動物研究會認為國內相關法令都應跟上世界保育潮流,用鼓勵的方式導引業者使用人道的替代實驗方式。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