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9日 星期五

隱形殺手 PM2.5

人類頭髮50~70微米,一般灰塵10微米,海灘沙粒90微米,
PM2.5只有2.5微米。(圖片來源:引自美國環保署)


(原文刊登於No.794期《今周刊》

‧朱淑娟/2012.3.8 

知名歌手鳳飛飛因肺癌往生,雖無從探究她罹癌原因,但對於可能引發肺腺癌的空氣污染物PM2.5(1),一時之間引發國人關注。PM2.5對健康危害大,又因來源複雜、管制不易,已成為全球最受關注的空氣污染議題之一。

百分之七十五得肺癌女性沒有抽煙

前彰化基督教醫院眼科主任黃敏生指出,台灣吸菸人口下降,但肺腺癌發生率卻逐年上升,跟PM2.5濃度太高有關。彰化基督教醫院小兒部主任錢建文說,美國心臟醫學會指出心血管疾病是PM2.5最主要的死因。

台大醫院小兒部兒童胸腔與家護醫學科主任呂立在一場研討會中提到,PM2.5造成新生兒早產、體重過輕、兒童氣喘與過敏。

馬偕醫學院助理教授江盛指出,台灣一年有七千個、一天有廿個人死於肺癌,而肺癌最主要的是肺腺癌,而百分之七十五得肺癌女性並沒有抽煙。

PM2.5來源複雜

環保署空氣品質保護處處長謝燕儒分析,包括電廠、石化廠、煉鋼廠等工業;以及汽機車廢氣、營建工程、裸露揚塵等都會排放原生性、衍生性PM2.5。其中衍生性來源遠大於原生性,成因也較複雜,例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等氣態前驅物在大氣中經複雜化學反應都會形成PM2.5

雲林科技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教授張艮輝研究,台灣位於亞洲季風區下游,在春、冬兩季東北季風強盛時污染物也隨之傳送到境內,統計境外傳輸佔台灣PM2.5濃度百分之卅七,而境外污染管制又相當困難。

此外民眾一些生活習慣,包括二手煙、烹調、放鞭炮、拜香、燒金紙、放煙火等都會製造PM2.5。在一些特定節日後,常發現天空迷迷朦朦,誤以為是霧,但其實是PM2.5濃度太高導致視線不良。

天氣風險管理公司總經理彭啟明今年元旦台北101煙火後,觀察位於下風處的環保署古亭監測站,發現PM2.5濃度平均值標高一倍,幾乎就像在烏賊車後面吸到的廢氣一樣高的濃度。他說煙火雖然漂亮,但多數台灣人在享受快樂時都很少思考對環境及健康的衝擊。

PM2.5的切身之感

相較於PM2.5危害,過去國內關注卻相當少,環保署從民國九十四年才開始在全國五十七個空氣品質測站加設PM2.5自動監測設施。而國際間多採手動採樣,去年三月環保署選擇八個測站做手動採樣,比對兩者數值發現手動比自動數值低百分之卅,未來環保署是以校正過後的手動採樣數值訂定標準。

而最近PM2.5之所以受到矚目,起因於二○一○年七月中興大學環境工程系教授莊秉潔在一場國光石化專家會議中,提出「國光石化營運造成PM2.5與健康及能見度之影響」報告,模擬國光石化運轉後產生的PM2.5每年增加全台灣三百卅九到五百六十五人死亡,全台每人平均壽命減少廿三天。

莊秉潔這份報導引發熱烈討論,隨後彰化醫界聯盟於去年四月三日邀馬英九總統參與反國光石化餐會,馬總統當場承諾管制PM2.5,環保署管制進度急轉直下。多數民眾對PM2.5這個生冷的字母跟數字,自此有了切身的感覺。

今年中將訂定管制標準

美國在一九九七年訂定PM2.5管制標準,二○○六年又加嚴管制,廿四小時平均值從六十五微克加嚴到卅五微克,年平均值維持十五微克/每立方公尺。

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詹長權表示,美國在二○○九年重新審視標準發現十點七微克就會影響健康,WHO在二○○五年甚至指出七點五微克就有影響,這就是WHO訂年平均值十微克的原因。

台灣過去幾乎所有環保標準都直接引用國外,缺少本土資料佐證,但在PM2.5方面,環保署委託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鄭尊仁進行連續三年「細懸浮微粒空氣品質標準研訂計畫」,目的就是希望突破以往立法方式建立本土數據。

鄭尊仁使用環保署監站資料跟健保的死亡、住院、急診、門診、肺功能資料,初步結論發現國內急性PM2.5暴露與心血管疾病的死亡、住院、急診有關,同時也跟氣喘就診、肺功能下降有關。


但無論如何國內監測時間太短、研究資料不足,而且測站位置、測量方法也有不少爭議,在立法時間壓迫下很遺憾最後還是直接採用美國標準,環保署去年底發布「空氣品質標準修正草案」,預計一百零九年達成PM2.5目標。(2)

另外現在環保署使用的空氣污染指標(PSI, Pollutant Standards Index)由五種污染物監測所得,包括:PM10(粒徑小於等於十微米的懸浮微粒)二氧化硫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

未來加計PM2.5後,空氣污染指標也將改為空氣質量指數(AQI, Air Quality Index),是一個較具有健康概念的進步指標。

標準太嚴、太鬆各界看法不一

環保署統計,民國九十九年全國PM2.5濃度年平均值卅一點四微克(校正回手動檢測值是廿點八微克),但不論自動、手動數值都遠超過草案所訂目標十五微克,連謝燕儒都認為要達到目標「相當困難」。

然而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王敏玲認為,這是年平均值,在某些特殊氣候,中部以南西半部地區經常高到六、七十微克,高屏甚至破百。對「空污重災區」的高屏地區而言,極可能不會達到標準,她建議標準應再加嚴。

而事實上彰化醫界聯盟在今年二月中統計全國測站數據,就發現在工業區林立的高雄地區,多所臨近工廠的中小學測站PM2.5濃度年平均超過四十微克,一年中空氣品質不良日數竟然超過兩百多天。

前環保署長、台北醫學大學教授陳重信認為,美國每平方公里才卅人,台灣平均六百多人、有的地區還達到三千人,不思索兩者環境的差異就直接引用美國標準,他質疑「用這個冰冷的數字足以保障台灣人的健康嗎?」

陳重信認為,民眾百分之九十的時間都在室內,至少在室內空氣品質方面,屬於敏感族群的醫院、學校等地區應訂定更嚴格標準。

但另一方面,日前在一場環保署內部會議中,工業局雖不致反對馬總統承諾的政策,但對於PM2.5訂定時程、目標值卻有不少意見。也有國營事業提到高屏地區工廠多,一定無法達到標準,要求應針對高屏訂定較寬鬆標準。

標準如何達到有待檢驗

環保署表示下月將舉行公聽會聽各界意見,種種跡向顯示今年七月實施PM2.5管制應已成定局,然而標準訂定是一回事,能不能達到又是另外一回事。

莊秉潔建議,環保署首先應落實空污法第八條的總量管制,依這條規定可指定總量管制區,管制區空氣不符合標準時,主管機關可指定污染削減目標及期限,可惜公告後至今一直未落實。

他也建議依社會成本徵收空污費,包括六輕、台中電廠等都可能因污染減量的經濟誘因將燃煤電廠改燒天然氣。此外他認為應以健康考量為前提多蓋捷運。

不過就在標準訂定階段,環保署去年底又通過六輕四點七期擴建計畫環評審查,即將又有幾個火力發電廠擴廠計畫等著送審。台中生態學會秘書長蔡智豪質疑政府決心不足,應重新檢討能源、產業、以及交通政策。

謝燕儒回應將加嚴汽柴油車排放及油品標準,減少化石燃料、加嚴電力業、鋼鐵業等排放標準。不過他也說,很多改善概念聽起來很容易,如何落實卻很難,例如最近預告機車標準要加嚴,民眾在網路上一片罵聲,擔心機車漲價。
總之,環保署雖是訂定標準的單位,但許多減量工作卻要靠別的部會配合才能達成,可以說標準訂了之後才是考驗的開始。

民眾如何自保

除了政府應努力推動減量,民眾也應自保以減少曝露PM2.5機會。彭啟明說,好天氣不見得有好空氣,平常要留意空氣中的能見度,當天氣穩定無雨時常常是灰霾天,一般口罩對PM2.5效果有限,減少戶外劇烈活動比戴口罩有用。

他也建議,參加放煙火、鞭炮、蜂炮等活動時避免久留,盡量不要在下風處PM2.5濃度較高的地方。此外日常生活中,燒紙錢、燒香、鞭炮、煙火及烹調都是造成居家PM2.5的大宗,改變生活習慣也很重要。


(1) 什麼是PM2.5
空氣中存在許多污染物,其中漂浮在空氣中類似灰塵的粒狀物稱為懸浮微粒(particulate matter, PM)PM粒徑大小有別,小於或等於2.5微米(µm)的粒子,就稱為PM2.5,通稱細懸浮微粒。PM2.5只有頭髮直徑的廿八分之一,可穿越細支氣管壁直達肺泡,同時干擾肺內的氣體交換,引起發炎反應。

(註2) 國際PM2.5空氣品質標準

24小時平均值
(微克/每立方公尺)
年平均值
(微克/每立方公尺)
WHO
第一段過渡目標
第二段過渡目標
第三段過渡目標
空氣品質準則


75
50
37.5
25

35
25
15
10
美國(已立法)
35
15
日本(已立法)
35
15
台灣
35
15
歐盟
---
25
加拿大
30
---
香港
75
35
中國
75
35
註:以上除美國、日本已立法規範,其他屬建議值或尚在草
案階段。資料來源:環保署

(表1) 99年各空氣品質區pm2.5年平均濃度
空氣品質區
年平均值
(微克/每立方公尺)
北部
25.5
竹苗
27.8
中部
35.1
雲嘉南
37.1
高屏
38.2
宜蘭
18.4
花東
17.4
資料來源:環保署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