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9日 星期三

灣寶良田存廢 挑戰政府糧食安全決心

三月春耕 苗栗後龍灣寶稻田已陸續插秧
糧荒年代  這些良田即將消失?  

‧朱淑娟/2011.3.9

內政部營建署明日(10)將審查「後龍科技園區開發計畫可行性規畫報告」第三次專案小組會議,這個案子三年來之所以引發社會爭議,主要原因是苗栗縣政府所選的區位334.83公頃(原為362公頃),特定農業區占52.38%、山坡地保育區占42.19%。而其中經辦峻農地重畫的農地占了186公頃,其中又屬特定農業區的占175.41公頃

所謂「經辦竣農地重畫的農地」在農委會的定義指的就是「優良農地」的意思,這種農地在台灣只剩39萬公頃,而經辦竣農地重畫的農地中又屬「特定農業區」,也就是「良田中的良田」,只剩18萬公頃。

糧食危機中 要徵收良田中的良田?

而苗栗縣政府要徵收的農地(多數位於苗栗縣灣寶里、海寶里),其中175.41公頃就是台灣最珍貴的「良田中的良田」。

全球正經歷三年來第二次糧食危機,良田變成各國保有糧食最珍貴的資產。行政院昨天才剛舉行「糧食安全會議」,要維持國人每日2000大卡熱量所需,目前的期作面積已不足。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還容許灣寶、海寶這些良田被徵收變工業區,人民如何還能相信政府,有保障民眾糧食安全的決心?

休耕地活化已是保障糧食政策

苗栗縣政府提出徵收的理由是預定區內有50公頃農地休耕,但所謂「休耕地」並不是「廢耕地」,是因應稻米生產過盛的政策手段。昨天行政院「糧食安全會議」決議之一就是「逐步活化休耕農地」,可見提高糧食自給率已成既定政策,因此苗栗縣政府這這個徵收理由,完全不成立。

而且後龍科技園區擬徵收的農地中,47.79%是私有地,占地主多數的灣寶里農民自行調查,已有七成地主反對被徵收。農民在這裏種稻、西瓜、地瓜,不但安居樂業,還能供應全省糧食,增加糧食自給率。

而所謂「活化休耕農地」並不是立刻就可推動成功,其中牽涉到農地地力評估、要種什麼、以及農民是否有恢復種植意願等等。如今灣寶里、海寶里已能生產作物,且農民繼續農作的意願高,一旦徵收不是與提高糧食自給率的政策相反?

農委會:原則不同意灣寶農業用地變更

2010年7月20日灣寶農民與學者面見行政院長吳敦義時,吳敦義公開宣示應加強保護優良農地,涉及農地變更的開發案應審慎評估合理性、必要性。農委會也在後續的政策文件中,將吳揆的宣示列入正式文字中。

此外,針對後龍科技園區案,農委會今年1月28日已發函給內政部,指苗栗縣並未提出無可避免使用重畫農地的理由,因此基於保護優良農地立場,農委會已表明立場:「原則不同意本案農業用地變更」。

依農業發展條例第10條規定,經辦竣農地重畫的特定農業區變更成工業區,應徵得農業主管機關同意,農委會既已反對,本案更沒有通過變更的道理。

農地旁不應設汙染工廠

後龍科技園區雖名之為「科學園區」、苗栗縣政府也指未來引進的是「低汙染、低耗能產業」,但只列出「17類產業不予引進」,並未「正面表列」要引進的產業。而依苗栗縣資料顯示,目前預計引進的是橡塑膠、化學製品工廠。

依環保署統計,全國高達2000多處農田遭受工廠廢水汙染,問題就出在重金屬工廠緊鄰農地。在農業區設工廠,影響的不只良田消失而已,連工廠周圍的農地也可能遭受工業廢水、空氣汙染。

另外,依國土計畫法規定,工業、農業用地各有其份,而依苗栗縣召商資料顯示,目前全縣還有6000公頃閒置工業用地,又有什麼急迫性、正當性,非徵收灣寶、海寶這些良田不可?

消失中的良田

台灣的耕地面積在減少中,耕地、林地、魚塭合計從民國70年的90萬公頃,減到98年的81萬公頃,減少一成。但政府卻一再釋出農地變科學園區、工業區。近年來地方政府又積極推動「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以98年為例,農地變更3790公頃,其中屬都市計畫變更就有3583公頃,占67.7%。

在糧食危機的年代,政府已宣示到2020年糧食自給率要從現在的31%提高到34%。如今灣寶良田的存廢,全民正可檢視政府保障糧食安全的決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