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10日 星期二

全球糧荒台灣的生存之道(專題3-1)

文‧朱淑娟 2008.6.10 

麵包、便當、豬肉、餅乾…,從去年起價格幾度翻漲,而且漲價似乎還沒到盡頭。民眾荷包大失血,更覺物價漲得莫名其妙。

去年,新聞被氣候變遷淹沒,最近又突然特別關注糧荒,但糧荒的源頭正是氣候變遷。捉摸不定的氣候,糧食產量也跟著起起落落。

尤其對七成糧食仰賴進口的台灣而言,受到糧荒及糧價上漲的衝擊最直接,進口成本暴增,國內糧價隨之上漲。高物價讓台灣民眾第一次發現,原來氣候變遷、糧荒不只是「國際新聞」,而是關係每個人的柴米油鹽。

氣候變遷、生質能源,需求增加、供給減少
氣候變遷、災害頻傳,全球糧食產量遽減。全球第二大小麥生產國的澳洲,連續兩年乾旱,導致今年2月全球小麥庫存量破了30年來最低水準。中國雪災、稻米生產大國的緬甸風災,引發稻米減產的預期心裏,帶動糧食全面飆漲效應。

氣候變遷不再只是電視畫面中出現的冰山溶解、北極熊無家可歸、或科學家預言幾萬年後人類將如何如何這種遙不可及的預言。如今,氣候變遷直接衝擊糧食產量,是你、我迫在眉梢的吃飯問題。

雪上加霜,國際油價飆漲,各國在急尋替代能源時,將原用來種植食用作物的耕地轉種玉米、大豆等生質作物,進一步減少食用糧食供給。

而世界人口升高,經濟翻轉的中國、印度,糧食、肉類需求量增加,擴大玉米等穀物、飼料的需求量。就在需求增加、供給減少、供需失衡、糧價及油價糾纏等諸多因素相互帶動下,國際糧價從2006年第4季起快速飆漲。聯合國世界農糧組織統計,過去5年農產品價格已上漲50%,預估未來還要再上漲35%。

然而,無糧恐慌像無形海嘯,閙得人心惶惶,有些國家為了保障國內糧食不缺,採取緊縮的糧食外銷政策,原本自由流通、互相支援的系統也被阻斷。倚賴糧食進口的國家驚覺,原來有錢也買不到糧食。全球竟有37個國家面臨缺糧危機。

糧荒不只是政治、貿易,而是肚子問題
於是,糧荒不再是政治、貿易、經濟問題,而是與人民切身有關的肚子問題。從古自今,管不定人民的肚子的政府,人民終將起而暴之。吃不飽的海地、菲律賓、印尼民眾紛紛走上街頭抗議,糧荒演變成社會安全問題。

糧荒也揭發人類「不願面對的真相」,忽視氣候變遷的警訊,即使北極冰山溶解、澳洲乾旱、大陸雪災災情歷歷在目,都不足以喚醒人類保護環境的決心。而為了發展生質能源,長久以來更是避而不談環境破壞,更別提生質能源美其名是為人類尋求替代能源,實際是另一場利益與權利不對等的剝削。

面對危機,人類將何去何從?台灣又將在這場糧荒下受到什麼衝擊?新政府上台後宣布油電雙漲,短期內勢必帶動國內另一波糧食上漲。台灣如何渡過難關,政府又應如何在因應氣候變遷的架構下,提出國土保安、糧食安全的策略?

糧食自給率的數字遊戲
去年起國內雖然一波波麵粉、稻米漲價消息,但民眾對「糧荒」兩字的感受是遙遠而陌生的。原因是農政單位刻意用行政手段粉飾太平,讓糧價失真。例如去年二期稻作受颱風影響減產十萬公噸,農委會就以釋出公糧平抑物價。而且還發布新聞稿指「政府公糧庫存豐裕、請大家放心」。

直到今年四月,國外糧荒愈演愈烈,我們的農政單位還玩弄糧食自給率的數字遊戲,官員說,「台灣糧食自給率高達九成,民眾安啦。」連由農委會主委陳武雄代擬的馬蕭農業政策中也提到,「台灣的糧食自給率七成。」

然而,台大農經系教授林國慶直指,台灣的糧食自給率十年來從四成降到只有三成,國人的七成食物仰賴進口,國際糧荒一觸即發,卻不見政府提出什麼策略。

九成、七成、三成,究竟台灣的糧食自給率是多少?
依農委會統計,所謂糧食自給率,指的是包括農漁畜產品總合計算的自給率,分別以價格、熱量為不同權數計算。95年以價格權數計算,糧食自給率是七成;但以熱量為權數計算是三成。稻米自給率是九成。

糧食是民眾實際的吃飽問題,要計算糧食安全(如何才能讓民眾吃飽)當然應以熱量為計算基準。更不負責任的是,糧食自給率明明包含各種食物,稻米只是其中一環,而且近年來國人飲食習慣已多元化,稻米消費量已大幅滑落,官員竟然故意以稻米自給率來混淆民眾,誤導台灣沒有缺糧危機。

糧食自給率低 民眾荷包直接受害
國人飲食有七成仰賴進口,國際糧價波動將直接衝擊民眾的糧食支出。小麥價格大漲,麵包、餅乾等麵粉類產品比去年上漲了至少六成。國際玉米等穀物上漲,導致家畜家禽飼養成本上漲,豬價在今年端午節前創下史上最高價。加上包粽子必用的糯米漲價,透過「端午節物價震撼」,民眾第一次感覺國際糧價這種事不關己的「小事」,竟然變成每天要面對的柴米油鹽的「大事」。

不只如此,行政院六月時宣布,為了回歸市場機制,包括肥料、油價、電價都調漲,不只進口食物上漲,連國內自產食物,也因運輸成本、種植及生產成本上漲也跟著飆漲。然而這波調漲幅度還因政策補貼,未忠實反映真實情況。

如果有一天政府無力再補貼,甚至在WTO規範壓力下必須取消補貼,未來民眾吃一餐飯的支出會是多少?當糧食支出佔所得比例愈來愈高,排擠其他生活支出,未來生活品質勢必大受衝擊,尤其對低收入戶衝擊更大。

台大農學院院長陳保基,日前在一場期許新政府的演講中呼籲,政府應立即訂定糧食自給率的目標。他表示,過去政府在處理糧食供應與糧價,一直在穩定物價以及尊重市場機制間徘徊,導致問題一再發生。

他預估,未來15年糧食短缺、糧價高漲的問題還會存在,政府應明確訂出糧食自給率目標、並逐年提高。然後再依目標訂出有效利用農地資源的策略,給農地一個好的生產環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