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9日 星期三

這是媒體最好的年代

 

本文為《走一條人少的路》新書發表會

文‧朱淑娟 2016.6.29

天下文化出版社今天629在台北市南京東路人文空間,舉辦「走一條人少的路」簽書見面會。晚上突然下起大雨,很多好朋友來到現場,更有風雨故人來的感動,以下是我的演講文,獻給所有這一路以來支持我的朋友們。

今天,是一個特別的日子。因為這本書出版,這麼多好朋友難得相聚在這裏。這本書是我七年獨立記者生涯的回顧。七年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幾乎忘了經歷過的種種,因為寫書的關係,重新回顧這一段歷程,才發現這是一件簡單、又不簡單的事。

說簡單,是因為我只不過在做我想做的事而已,而簡單的事之所以變成不簡單,其中有太多機緣巧合,包括大環境的改變、社群網站的興起、傳播方式的變革,這種種原因都讓獨立記者的獨立發聲成為可能。

這本書有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談我從一個科技大學畢業生、在做過許多性質不同的工作後成為一名記者,再變成獨立記者的過程。

做為一個記者,我並非科班出身、也出道很晚,但某種程度也是一種幸運,因為記者本來就是一個需要具備多種雜項專長的工作,或許你覺得不斷換領域重頭開始是一種耽誤,但機緣是一件奇妙的事,我們多半無法在當下看清它的意義,但總會在生命的某一刻,將過去種種交會融合。

有了這一層體會之後,對於際遇的轉變就比較能處之泰然。當下我們能做的,就是仔細聽心中的訊息、相信直覺、勇敢選擇、然後行動。


做自己喜歡的工作

我們把大半人生給了工作,也期待從工作中找到意義、實現理想,但前提是要做自己喜歡的工作。我很幸運在17年前找到了。我被這個工作深深吸引、真心喜歡、全力投入,喜歡到被報社請走,沒有媒體可去時,還想要繼續做。

我很幸運,剛好遇到網路時代,一張朋友用word做的名片、一個部落格,就可以繼續做我喜歡做的事,而且投資很小,卻能以小搏大。有人說我很有遠見,七年前就看到新媒體的趨勢,其實我只是在剛好的時候,迎上這股風潮而已。

得離開報社前的某一天我去跟社長辭行,我把那張印著「獨立記者朱淑娟」的名片拿給他看,他覺得我有些莫名其妙說:「你都幾歲的人了還想東想西,去找個正經的工作應該不會很難」。我跟他說:「報社把我的台子拆了,我要把自己的鷹架再搭起來」。我說「鷹架」是因為我也不知道未來會如何,但七年過去了,我不只搭起鷹架,還把房子蓋起來,讓獨立記者也是一個正經的工作。


不要失去對自己的信念

很多人問我是如何渡過起步的困難?這讓我想到五年前蘋果公司執行長賈伯斯,在史丹佛大學畢業演講時講的一段話,他提到當年被公司請走時,有一陣子他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辦。他說:「有時生活的打擊就像被磚頭敲到頭一樣,但不要失去對自己的信念,支持我走下去的原因,是我熱愛我所做的事。」

同樣的,支持我繼續做下去的理由,就是我熱愛記者這個工作,對個人來說,再微小的信念都是重大的,那會讓我們即使身處黑暗,也能看見光明。

於是,在擺脫組織的牽絆後,我終於可以依照自己的想法,去實踐我對記者這個工作的想像,行動獨立、思考獨立、因為關心這件事所以去採訪、每一個報導都寫到滿意為止才會出手。而且衷心期盼自己寫的報導,能夠發揮關鍵的影響力,那就是:架起社會溝通的橋樑、改變不對的事、促進社會進步。

我真的是一個幸運的人,因為太幸運了,所以要講三次。我得到許多國內重要媒體朋友的幫忙,提供我報導版面、給我優厚的稿酬、容忍我寫想寫的內容、而且因為他們媒體的影響力,讓我的報導更被看見。商業周刊副總編輯劉佩修、風傳媒總主筆夏珍、信傳媒張瀞文、公共電視李瓊月。

我們也建立一種獨立記者與商業媒體良善的合作方式,互相支援、彼此加分。我也在這段期間得到我夢寐以求的卓越新聞獎,這是我過去在報社想都不敢想的。這要感謝卓新獎執行長邱家宜,一直在帶動媒體新的風潮。

如今,大家都說媒體的環境不好,記者是一個前途多麼黯淡的行業,但今天現場有超過30位記者,我看到的各位都是一直在努力著。舊的價值早已遠去,網路時代反而有更多可能,而我覺得此時此刻才是媒體最好的年代。


永續及良善是台灣的普世價值

書中兩個部份談空氣汙染、十年大旱。空氣、水源是永續的兩個命脈,愈來愈頻繁的空汙事件、缺水,預示我們正走到永續資源的困境。書中提到的幾個事件:中科三期、中科四期、後龍灣寶、機場捷運A7、反南鐵東移、林園、大林蒲、六輕,這些都圍繞幾個主題,那就是:環境正義、土地正義、程序正義。

說經濟與環境衝突,是因為用短暫的利益衝突去看這兩者的價值,例如要求企業用再生水,可以減緩缺水壓力,但再生水比較貴,他不要用,就說環保影響經濟。而我們對經濟發展的想像是什麼?是不惜毀掉土地、榨乾河川、製造空汙去成就經濟嗎?永續聽起來太遙遠,但如果體認到我們只有一個台灣,世世代代都要在這裏尋找幸福,相信我們的想法、做法就會不同。

而我看到許多人在各自的領域默默努力著,這之中有官員、農民、在地居民、環保團體。也有人無私無我為正義付出行動,廖本全老師、徐世榮老師、陳椒華老師,他們讓我們看到什麼是善的力量、什麼才是台灣社會的普世價值。

一路走來要感謝的人非常多,最後我要借用夏珍的話:「不要因為走得太遠,忘了我們為什麼出發。」我們還要一起加油,為了我們更美好的未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