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5日 星期二

跑錯路到不了要去的地方,社子島開發方式應重新檢討

社子島居民不論自救會或促進會,都贊成解除禁建,盡快開發,
只是對區段徵收意見不同,市府應顧及所有居民訴求。
 
同時刊登於《風傳媒》
 
文‧朱淑娟2024.6.25
 
618日內政部三度審查「社子島區段徵收開發範圍及抵價地比例」,自救會、促進會雙方都動員居民到場,場外警察還可以把雙方隔開避免衝突,但進入場內面對面就不時爆發衝突,兩位意見不同的里長坐在一起卻面無表情。柯文哲留下的社子島區段徵收案,還沒開發就已經造成居民情感撕裂。
 
這是社子島開發案四個平行審查其中一項「區段徵收計畫」下的一個程序。這個審查通過後,才會審區段徵收計畫,如果通過還要連同防洪計畫、環評決議送內政部核定都市計畫,之後都市計畫發布實施才算完成。
 
 
社子島居民都希望開發,但對區段徵收意見分歧
 
仔細看這些程序,絕不是蔣萬安說的「區段徵收已進入最後一哩路」,而是還有好長一段路要走,如今因為走錯路卡在這裏進退不得。
 
「開發範圍及抵價地比例」從2020623日送內政部審查已經過四年,期間經過三次審查都沒有通過。主要原因就是「全區區段徵收」這個開發方式造成居民很深的歧見。依照這個方案繼續開下去,要通過恐怕難上加難。
 
把自救會、促進會區分成贊成、反對並不精確,沒有居民會反對解除禁建,改善社子島環境,只不過對區段徵收這個開發方式意見不同。一如福安里里長謝文加說的:「社子島為了大台北防洪禁建54年,我們應盡的義務都照盡,應繳的稅金都照繳,結果是我們得到沒建設。」
 
至於該怎麼開發,應該要符合全部社子島居民福利為前提,是全部,不是少數或多數。但區段徵收只會讓擁有較多土地者獲利,土地少者、或因家族產權問題有屋沒地的人、弱勢者就會被驅逐出社子島,拿的補償金難以安身立命。
 
這樣的居民相當多,依照謝文加說法,「社子島有上千戶有屋沒地、400多戶中低收入跟獨居老人、還有一些邊緣戶,只可能拿到幾十萬、幾百萬補償金,他們每個月賺 34萬要養家,付得起照顧宅嗎?」這類居民在社子島有1千多戶,占全區5千多戶的1/5,他們的權益不應該被忽視。
 


不能依靠區段徵收解決社子島所有問題

 
贊成區段徵收的富洲里里長陳惠民說:「社子島90%以上是私有地,唯有區段徵收才能解決地目複雜問題,不開發又不解除禁建,社子島這些五六十年、六七十年的危老房子,遇到地震出人命是內政部還是北市府要負責?」其他十位贊成區段徵收居民當天在場內的發言也提到類似訴求。
 
他們都說到重點,就是因為台北市政府把區段徵收跟解除禁建綁在一起,才造成難解局面。居民鄭永裕說,「環境問題現在就要改善,不是等區段徵收才要處理,市政府好像都沒人在做事,一定要區段徵收才能解決。」
 
即使要推區段徵收,退而求其次,也要尊重不想參加區段徵收居民的意願,讓他們無條件剔除。自救會發言人李華萍說,「我們要無條件剔除區段徵收範圍,但北市府卻設定非常嚴苛的條件。」
 
之前三個剔除條件包括:面積大於五百平方公尺、人數及土地持分比例過半、不影響主計畫及防洪計畫,這樣只有4處可以保留。18日會議中台北市政府提出修正後的剔除條件,去除前兩項條件,保留不影響主計畫及防洪計畫,另外再加三個條件:不是空地、所有權同意比例大於10%、不是連棟建物,有27筆符合剔除條件。但九大聚落,市府跟居民指認的地點不同。
 
 
與其卡住,不如退回重提新方案
 
台北市地政局局長陳信良一度說,「工程分兩期,聚落在二期,我願意進一步溝通聚落要怎麼留,是不是先讓區段徵收範圍跟抵價地比例確定下來後」,當場被李華萍、台北大學教授廖桂賢制止,「不行不行不行」,主席立刻接著說,「這不是局長說了算,這是他的期許。」

區段徵收已經被證實是一個迫遷工具,最後只有負擔得起的人、或建商以及市政府獲利,其他人就要被掃地出門。北市府還動用「先行區段徵收」,且抵價地發還比例只有40%,才需要在內政部審查「開發範圍及抵價地比例」。想要搶快卻卡住,不如打掉重練,改變方向,才能實現社子島居民的居住正義。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