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31日 星期二

農委會要面對禁止廚餘養豬這件事

 
廚餘有積極的處理方式,如圖中環保署長張子敬去看的
新竹市高效處理廠就是其中一例。(/環保署)
 
本文同時刊登於《風傳媒》
 
文‧朱淑娟2021.8.31
 
在查獲非洲豬瘟(ASF)核酸陽性的肉品後,農委會宣布從91日起暫停廚餘養豬一個月。禁止廚餘養豬在2年多前的非洲豬瘟危機時,有一次比較完整的討論,可惜最後農委會不願面對,允許廚餘只要符合高溫蒸煮就可以繼續養豬。如今非洲豬瘟突破邊境,農委會要想的不是暫停一個月,而是全面禁止廚餘養豬。
 
不止為了防疫,廚餘養豬也已經是一件落伍且不經濟的行為。回想環保署在2005年之所以推動垃圾強制分類,要求垃圾分三類(一般垃圾、資源垃圾、廚餘),一開始的動機是為了減少垃圾進入焚化爐的數量,至於廚餘出現資源化的想法那是之後的事了。
 
 
廚餘回收一開始是為了減少焚化爐負擔
 
而自從各地方政府陸續依廢清法,公告廚餘為一般廢棄物回收項目或資源垃圾後,廚餘回收量大增,如何妥善處理廚餘,變成一件不得不面對的事。處理有消極、積極兩種想法,頭痛的問題自然會偏向消極處理,也就是想辦法把它消滅掉就是了。
 
於是廚餘出現生廚餘堆肥、熟廚餘養豬兩種辧法。生廚餘堆肥因為發酵慢、時間長、容易產生臭味,經常被附近民眾抗議,變成一種嫌惡設施。而熟廚餘養豬可以節省飼料成本,又可以解決廚餘去處,則成為一件公私部門都默默接受的事情。
 
但並不是所有養豬戶都認同廚餘養豬,而自從2年前那波非洲豬瘟危機後情勢急轉直下,之前農委會統計廚餘養豬場有1776個,在討論是否全面禁廚餘養豬時,農委會說,廚餘不是非洲豬瘟唯一的傳播來源,呼籲不要把矛頭指向廚餘養豬業者。
 
於是在201916日行政院的災害應變中心會議中,決議不全面禁止廚餘養豬,只要符合高溫蒸煮的業者就可以繼續。不過最後取得環保署核准的只有676家,約是總數6400個養豬場的1/10,跟之前的1776家相比已經少了六成。
 
 
廚餘有更積極的處理方式
 
讓廚餘有條件繼續養豬,在非洲豬瘟阻絕於邊境外時或許是一種權宜做法,但如今已在國內銷售管道的肉品發現,就可能出現破口,這也是農委會斷然要求暫停廚餘養豬一個月的原因,但誰也不能保證一個月之後能完全阻絕非洲豬瘟。廚餘當然不是唯一的傳播來源,但為了產業,任何風險都應該盡一切可能阻絕。
 
剛剛提到消極的做法,那廚餘有沒有積極的處理方法呢?是有的,
最早的廚餘生質化想法,是前環保署長沈世宏在任時,計畫在八里汙水廠四座閒置的蛋形消化槽,利用厭氧發酵,處理雙北收集的廚餘變沼氣發電。不過他下台後計畫也跟著停止。
 
不過形勢比人強,無論傳統的堆肥或養豬,都會走到窮途末路,環保署也深知這個道理,於是這些年來的政策也不得不轉到另外一個方向,也就是轉向生質化的思考。
 
 
為了守住產業,應考量全面禁廚餘養豬
 
這些包括補助台中、桃園、台北、新北市、高雄設置廚餘生質能源廠。其中最早的是台中市的「外埔綠能生態園區」,20197月已正式營運,每年可以處理廚餘54千噸,還兼具發電功能。
 
另外一個是「桃園市觀音生質能中心」,預計今年底可以啟用,這個廠具有熱處理、厭氧消化、固化掩埋以及發電功能。可以同時處理桃園市的垃圾、廚餘、水肥及高熱值廢料的問題。
 
另外還有去年5月運轉的新竹市「高效廚餘處理廠」,傳統的廚餘發酵需要3個月,這個廠只要24小時,處理後的有機質資材,經過適當的調配,還能用於土壤改良。而從2年前就開始禁止廚餘養豬的雲林縣,也已經找到自己的廚餘處理模式。 

可以這麼說,廚餘已經有許多積極面、資源性的方向可以處理,而環保單位也已經準備好了。重點是農委會的決心,願不願意全面禁止廚餘養豬。如今非洲豬瘟風險當前,為了守住6400個養豬場的防線,禁止廚餘養豬是阻絕傳播途徑需要的積極作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