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4日 星期二

我們對環境的期待與行動有多遠

中部重要的水源鯉魚潭水庫,水位已低到露出一大截白色
岩壁,台灣如何因應未來水資源缺乏的挑戰?

本文同步刊登於《風傳媒》

‧朱淑娟 2015.2.24

今天是過年後第一個上班、上學日,再過幾天就是春暖花開的三月。久旱不雨的困境,隨著幾波春雨敲門而出現轉機,年後就展現令人期待的氣息。

做為一個環境新聞報導者,每年年假空檔都會想起一些事。環境很重要,因為唯有乾淨的空氣、安全的土壤、無虞的水源,才能建構一個區域的永續發展。世界經濟論壇2015年全球危機報告就提到,水資源已成為下一世代的最大危機,各國領袖未來十年應關心的十項議題中,水資源、空氣汙染、氣候異常就占了三位。

但關心跟知道是一回事,如何想跟做又是另一回事,至少我從過去幾年環境報導的經驗中,不斷印證台灣人民的思維、政府的政策,對環境的期待跟行動距離有多遠。這就像河的兩端,期待,一如上游豐沛的水源;行動,卻如下游乾涸的河床。

既然用河流做比喻,那我們就來談談水。

台灣從去年夏末延續至今的少雨,導致各地水庫蓄水量不斷下降,官方很緊張,每隔十多天就舉行抗旱會議,年假也休得不安心,抓緊春雨腳步做人工增雨,水多一滴是一滴。全台四萬多公頃一期稻作已休耕,後天、26日起西半部地區除了南彰化、雲林、嘉義以外開始第二階段限水。透過電腦每天看各地水庫蓄水量數據,也像溜滑梯一樣一日比一日減少,心念一動想眼見為憑看看水庫狀況。

水庫水位降,
用水量卻沒有減少

於是除夕前一天來到苗栗縣三義鄉景山溪上游的鯉魚潭水庫,這是中部地區最重要的水庫,每天出水60萬噸,台中跟部份苗栗地區的用水都得靠她。那天的蓄水量只剩下4,518萬立方公尺,假設不下雨,這個水庫只夠用75天。

這個數字所呈現的水庫現況又是如何?當天鯉魚潭水庫鳥鳴聲相伴,翠綠的湖水展現一種寧靜的氣息。因為水位低,湖中許多原本在正常水位時深藏庫底的小山坵,這時都冒出來了。庫區四周往下露出一大截白色岩壁,正常水位時這些白色岩壁是不會被看見的,與林木濃密的黑色岩壁,呈現黑白分明的對比。

水庫邊的水位尺標示當天水位277公尺,正常水位則是290公尺。再往上游卓蘭走發現水愈來愈少,直到最上游卓蘭鎮、公館鄉交界處的景山橋,發現庫底已裸露無水。據說,鯉魚潭水庫營運20年來,從沒出現過這麼低的水位。

但試著民調一下,除了那被休耕的四萬公頃稻作農民之外,有多少人感覺缺水?而政府可能被罵怕了,對民意戒慎恐懼,即使手頭很緊,還是告訴人民家戶用水不會受影響。但如果對缺水沒感覺,我很懷疑有多少人會自我警覺少用一點。實際在永和山水庫跟管理人員問起,得到的答案果然是,這陣子用水並沒有比較少。

那工業用水呢?26日進入二階限水後,每月用水超過一千度的工業用戶將減供5%水源,至於減供5%代表什麼意義?年前一次科技部記者會中我當面請教北中南三個園區管理局局長,得到的答案是「對廠商有一點不方便,但沒有太大影響」。同樣的,如果沒什麼影響,我也很懷疑有多少工業會想到節水這回事。

供給少、需求增,
水資源管理出了什麼問題?

而這之間發生一件事,也看出水資源管理的矛盾,一方面需求端缺水,另一方面供給端卻不斷增加。因應半導體製程日益精細,需要的水量愈來愈大,科技部南部科學園區日前提出,用水計畫書核定量要從每天20萬噸,再增加5萬噸到25萬。中科園區也是一様,年前大肚山台積電擴建案通過,每天還要再增加4.7萬噸水。

舉這個例子我想問的問題是:如果缺水已變常態,對於高耗水的產業政策有什麼想法?或是對於這些業者應給予什麼責任?對了,請不要再說耗水費,徵收耗水費,跟減少用水是兩個根本不同的概念,繳了錢不等於水權就有了公平正義。

講到資源公平正義,210日美國蘋果電腦宣布投資8億美元在加州建太陽能發電場,因應自己的電力需求。反觀我們很多企業,一方面強調自己有多綠,但另一方面卻繼續使用大量燃煤火力電廠的電、以及人民納稅錢蓋的水庫供應的水。

而我們對於空氣的態度跟行動落差也很大,多數人很注重養身,願意花錢、花時間去追求。但另一方面對於空氣汙染卻沒什麼感覺,每次有環保團體反對汙染產業再擴張時,就會有另一個更大的聲音出來制止「經濟跟環保要取得平衡」。其實兩者的共存根本不是問題,而是,你願意付出多少心思跟行動去取得真正的平衡。

新年度開始,祈願台灣擁有乾淨的空氣、安全的土壤、無虞的水源,因為這是建構台灣永續發展的基石。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