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15日 星期日

嘉南水利會長楊明風:未雨綢繆 才能因應缺水難關


 ‧朱淑娟 2015.2.15

前言:台灣從去年秋天至今少雨乾旱,226日起西半部八區將實施二階限水。此外從北到南已有43,659公頃休耕,這是十年來最嚴重乾旱。

台灣面積最大的嘉南灌區過去每遇枯旱必休耕,2004年、2010年休耕面積都高達18千多公頃。但今年嘉南水利會因提早節水,休耕面積少了1萬公頃,雖然還是有8,493公頃休耕,但並非缺水,是將水轉供4萬公頃雜作。

台灣已進入氣候變遷環境中,雨量無法預期,節水工作比過去更加緊迫,而民生、工業、農業都有很大的節水空間。

本文專訪嘉南農田水利會會長楊明風談農業節水。他提到經歷八八風災,對缺水有很強的危機感,去年二期稻作節省了6,300萬噸水,預計今年一期稻作還要再省3,000萬噸水,總計一年就省下1億噸,相當於一座南化水庫的容量。

他是怎麼辦到的,以下是專訪內容。(訪問時間:23日台南)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嘉南農田水利會的灌區情形。

楊明風:嘉南大圳於1930完成,1951年後改稱為嘉南農田水利會。1975年以前這個灌區還包括雲林水利會,後來分割出去,目前嘉南水利會從北港溪以南到二仁溪以北,屬曾文溪主要的水源,中間還有白河水庫。

嘉南水利會的灌溉排水面積有84千公頃、16,000公里的水路,是地球的一半。這是全國最大的農田水利會,也是最典型的農村型水利會。 

民國5060年代台灣稻米不足,嘉南農民透過組織運作聯民請政府蓋曾文水庫 1974年完工運轉,一直到現在還是台灣最大的水庫。完工後水量增加,嘉南灌區於是從三年一作變成三年二作(三年可種2次稻),其他時間植雜糧。

記者:嘉南水利會的灌溉方式,掌水工的制度是如何開始的。

楊明風:嘉南灌區有一定的耕作方式跟灌溉制度,1930年烏山頭水庫時期實施三年一作,因水量不足只灌上游,下游就沒辦法灌。當時就設計輪作、輪灌,水稻收成後就種雜糧、甘蔗,早期稻米、甘蔗是重要的農業經濟。

輪灌又希望不要影響收成,當時就做水稻試驗研究,包括成長過程、吸水特性,依種植面積、生長期來算供水量。慢慢研發出五天半輪灌一次,最後一個研究是七天半灌一次,讓水稻田有兩天曬田機會,泥土、根系接觸空氣發育更好。

水利會跟掌水工之間有一個水利小組,水利會管幹線、支線、分線,分線到田間就是水利小組,以150公尺面積為單位輪流灌溉,以下又分三個小區,每小區約50公尺,請一位掌水工負責水量分配。

維持灌溉秩序蠻重要的,簡單講,水量不夠時這碗飯怎麼分?不能讓個人任意盛飯,一定會盛過多。尤其沒水時農民會恐慌,人的習慣是上游農田水愈多愈好,請掌水人員分配有限水量,農民比較放心,後來慢慢教育農民水夠就好了。這早期就有了,主要是水量不夠延伸出來的一套配水管理制度。

而且,早期需要農民出來引水灌溉,現在農民老化,天氣冷不一定要出來,有掌水人員幫每塊土地分配用水,農民還可以上班,節省人力、時間。

現在嘉南灌區有2千位掌水工,掌水人員的方法雖簡單,但也不能隨便找,不然他不知道怎麼做,現在都是當地農民,對農民、作物都了解。不過 我擔心他們都老了,平均65歲以上,一直想鼓勵年輕人來做但找不到。

記者:水利會與水利署南水局這些年來合作節水頗有成效,是怎麼做的。

楊明風:1999年莫拉克風災後,曾文水庫淤砂量增加9千萬立方公尺,相當於少了9千萬噸蓄水容量,一年灌溉用水就少了12千萬噸,一萬公頃稻作無法灌溉

曾文水庫烏山頭水庫是串連運用,從烏山頭水庫的灌區水路系統出水,經濟部次長楊偉甫、當時的水利署南水局局長賴建信(現任主秘)觀念很新,不會在數字上斤斤計較,水利會可以放心節水。 以前烏山頭水庫降低了,曾文水庫都捨不得放水下來,但兩個水庫是聯通的你留在曾文水庫什麼用?

我們覺得農業用水的忍受度較高,請掌水人員天天到田裏調節用水,但我強調水利會很樂意共渡缺水難關,但不可能每年都這樣做,這是水利會用心良苦節省下來的,如果你要因此要把水權減下來,那我幹嘛這麼辛苦?

掌水工也滿辛苦的,領日薪,七天半灌一次,現在大輪灌16天灌一次,沒出去就沒薪水,收入減少。我們請他們加強配水,晚上也出來看一下, 每天工資從750 元調高到1200元,增加的經費由水利署、農委會負擔,另外再買一些水電筒、夜間巡視需要的設備等等。這樣下來,去年二期作省了6,300萬噸水, 今年一期作供灌1萬多公頃,希望能再省2,500萬~3,000萬噸水。

我們通常在二期作灌溉時就先想到明年一期作的灌溉狀況,要未雨綢繆,去年颱風沒進來就預期今年會缺水,很早就想辦法把水存在水庫裏。本來冬季還有一次雜作要灌溉,後來沒灌省下7千多萬噸,不然更慘。今年一期作原本116日要灌,為了節水也延到21日才開始供灌。

以今年休耕補償計算,如果台南的一萬公頃全部休耕,補償費要85千萬元。但掌水人員加強灌溉的行政費用不到2千萬元,又可以順利灌溉。

記者:今年一期稻作嘉南灌區停灌8,493公頃,其中7,800公頃在嘉義,為什麼不是台南停灌?

楊明風:嘉南灌區今年一期作共18000公頃(包括嘉義縣市及台南)需要2億噸水,本來也夠,但缺水時如全部供灌稻作風險比較高,因水稻用水量比較多。考量雜作也很重要,就把水留給 4萬多公頃雜作灌溉。後來決定一期作只灌台南1萬多公頃,嘉縣7,800公頃就停灌。

台南白河水庫因淤積嚴重,莫拉克颱風後蓄水量都沒了,現存水量只能灌一期作約300公頃 ,但這裏一期作灌溉面積有900公頃,其餘 600公頃連續多年都無法灌。後來由烏山頭水庫系統做抽水站加壓反送才能灌這600多公頃。

不過不同水源別大家負擔的費用不一樣,你要由烏山頭水庫支援,但現在烏山頭水庫水不夠要停灌時當然這600公頃也要跟著停灌,是這樣來的。

至於為什麼不停台南、而停嘉義?就水資源調度來說,水輸送愈遠損失愈大, 台南在曾文--烏山頭幹線上游,當然對嘉義稻作而言 影響是很大。

記者:這次休耕補償引起一些爭議,許多口頭租約農民無法獲得補助,你怎麼看這個問題?

楊明風:一期作生產好一點每公頃收入約 9 10 ,現在每公頃補償85,000是還好,但政府不要太跟農民計較補償金,早期曾文水庫興建時,農民投資58.3% ,一年要繳4千多元,40年前4千多元很大。提高誘因很重要,早期農業支持工業,現在工業應回饋農業,農民配合度就會提高。

至於口頭租約者真的蠻多的,這我有跟農委會農田水利處長張敬昌提過,政府可以定一個模式,給農會或公所來協助農民定代耕契約,就像租房子的契約一樣,以後就不會有爭議。現農民年齡都高了,也很願意把地租出去。

記者:農業還有什麼方式可進一步節水?

楊明風:例如嘉南灌區內有30多個埤塘,農業回歸水會流到埤塘,如果能跟烏山頭水庫相互支援,就可減少兩個水庫的供水壓力。例如虎頭埤水庫上游你給我算一下,虎頭埤灌溉面積多少、水庫水位升降如何,可以的話,烏山頭水庫系統幫我加一些設施,跟烏山頭灌區水量可以互相支援。

還有排水路的回歸水再利用,流量多時設個抽水站抽上來到水利會的水路。還有大小水路應改善,例如原本的混凝土只有薄薄一層,使用約20多年就會龜裂,輸水損失較多,如能改成鋼筋混凝土,輸水滲漏就比較少。

記者:田間輸水管理有沒有可能用電腦計算精確供水?

楊明風:美國的灌溉方式比較粗放,裝水錶以價制量,農民自己會想辦法節水。日本也是以價制量,水輸送到田坵裏有水錶。不過這個硬體設備從水庫到田裏工程費滿高的,在新水源開發困難的情況下,或許可以考慮,大水路還是採取開放式的,輸送到田間的中小水路用水錶。不過這也是講經濟效益,電腦化大家都很方便,但產品產值跟投資成本也要評估一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