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6日 星期五

好鄰居不會傷害言論自由

大興大學環工系教授莊秉潔研究指台塑六輕造成汙染
被台塑控告毀損名譽求償4千萬,一審台塑敗訴

原文刊登於《蘋果日報》

(註:台塑已確定不再上訴,此案正式告一段落)

‧朱淑娟 2013.9.6

台塑六輕控告中興大學環工系教授莊秉潔「毀損名譽」案,台北地方法院經過一年半審理,94日判決台塑敗訴。法院站在言論及學術自由高度,認定他是基於善意,就公共安全等「可受公評之事」做適當評論,這樣的判決大致在預料之中。但兩造真正爭執的核心,是台塑六輕建廠後對環境及居民造成的影響,這點就不是法院能夠釐清的,從實質面來說,這是一個消耗社會資源的無端興訟。

台塑控告莊秉潔,主要理由是指他從20101月起在一些與國光石化開發案相關的場合發言,指摘或傳述足以毀損台塑六輕名譽之事項,且意圖散佈於眾,20124月依民法184條、195條對莊秉潔提起民事訴訟,求償4千萬元,並要求在四個平面報紙頭版刊登道歉啟事。

台塑表示堅持提告理由是希望藉由法院調查及審理釐清真相,但其實台塑應該很清楚,法院只能處理起碼的程序正義,並不是處理科學的地方。而即便真想在法庭釐清真相,台塑應該做的也是科學的攻防。例如要質疑莊秉潔用「模擬」推論六輕造成的罹癌以及死亡人數有誤,大可提出自己研究的「實測」資料,去呈現模擬跟實測之間的差距有多大,並以此驗證莊秉潔言論的可信度。

但很遺憾,本案從201253日起經過六次準備庭審理,台塑卻總是在枝節打轉,例如質疑莊秉潔模擬的資料來源、抓著他說的「六輕自己煙道的資料到現在為止還是空的」這句話窮追猛打、以及指他所用的空氣品質模式並非官方認可。

至於剛剛提到的科學驗證,台塑卻完全沒有處理,甚至不願大大方方公布汙染排放數據供社會檢視。這種訴訟方式實在很難讓人相信台塑真的想釐清真相,難怪外界質疑台塑是想透過訴訟達到寒蟬效應。

如果真是如此,那台塑的目的應該是達到了。在這段期間台塑六輕持續提出擴廠案,但相關領域學界卻幾乎全面噤聲。另外也未見學者主動做出研究來釐清兩造爭議,完全不見追求學術真相的精神。更可怕的是,最近發現學者以及學生所做的報告,可能因為怕被告不敢對企業指名點姓,只用代號呈現。

因此,社會一方面在形式上稱這起官司達到尊重言論自由、學術自由目的。但另一方面實質上,這起官司恐怕已讓言論自由、學術自由呈現微妙的倒退。

不過總之台塑的官司輸了,想要借由訴訟釐清真相、回復名譽的目的都已落空,不但如此,社會上對於台塑的觀感也不好。但台塑並非沒有機會,如果願意公開排放資料,針對莊秉潔研究另委託學者調查,同時舉辦公開的研討會,廣邀學者討論,該改善汙染的地方做改善,如此一來不但台塑真的有機會回復名譽,也可以實現多年來自己強調的,做台灣民眾真正的好鄰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