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1日 星期一

親手種下一顆灣寶的西瓜


朱淑娟/2011.4.10 後龍灣寶

今天政大返穀社同學在苗栗縣後龍鎮灣寶里舉辦「綠色魔法學校」,許多家長帶著小朋友,跟著灣寶農民洪箱、張木村夫婦一起學種西瓜。頭頂著天、赤腳踩在泥土地上,暖暖的陽光灑在身上。大手牽著小手種下西瓜苗,翻土、覆蓋塑膠布、撥土把苗穩固、澆水、蓋上防風罩,開始期待瓜苗快快長大。

本周四(14日)內政部的區域計畫委員會,後龍科技園區排入議案,灣寶良田徵收案預計將有最終結果。大家種下西瓜苗,也期許年年都能到灣寶種西瓜。

當農業--商業--工業的線性思維變成台灣的主流意識,農村代表沒有發展,於是農田可以任意徵收變工業區。但只要接觸過農村,對農村就會有不一樣的體會。政大返穀社的同學都是都市小孩,因緣際會來到灣寶,認識這裏的人、踩過這裏的泥土、吃了洪箱阿姨煮的綠豆地瓜湯後,也有了不一樣的想法。

返穀就是返回穀物,回到最根本

政大學生黃鈺雯說,一群關心農村的同學組成返穀社後,一開始猶豫要做什麼,到灣寶後認識了很多人,發現這裏很特別,去年成立返穀讀書會,希望號召更多人投入。返穀就是返回穀物,回到最根本,農業是台灣的根基,因為大家都要吃。 農民是生命的泉源,但發現這個泉源不斷被打壓,農業資源一直在被搶奪。


政大地政系學生吳貞儀說,返穀就是實踐,透過親身接觸跟社會學習。她認為,現在大學生讀的書無法跟現實生活對話,「於是我們來到灣寶,雙腳踩在泥土上,才體會什麼才是真實社會」。

吳貞儀說,大家都覺我們讀很多書,一定要賺很多錢做很多事,又說農村沒有發展,「問題是什麼是沒有發展?大家都被主流價值框住了」。她認為年輕人如果能擴大思維,就能做很多事,「應該說我們讀了這麼多書,已經有很多資源,應該好好發揮,去做自己能做的事」。

社會是一條鍊子 社會結構就會瓦解

現今許多年輕人不關心公共議題(因為大人的教育出了問題),許多人被教育的就是好好念書、找個好工作。但台大城鄉所張皓維認為,社會是一條鍊子、層層的關係,大家都不關心,社會結構就會瓦解。

張皓維參與反國光石化、上月也到內政部營建署聲援灣寶農民,他說要試著去了解每個地方發生的事情跟自己的相關性,然後奉獻一己之力,「畢竟社會給你這麼多東西,要有一些回饋」。


政大學生張肇翔上月在內政部區委會站出來說出灣寶的良田不應被徵收,讓許多區委會委員印象深刻。他說,當時很多人問他:你又不是利害關係人為什麼在這裏?被問時他楞了一下,但回頭一想:「我真的不是利害關係人嗎?」他說,這是台灣的農村啊,我會吃到這裏的東西,我當然是利害關係人。

張肇翔說,再繁榮的地方都脫離不開農村,我們學生都被告知你要好好努力才會有前途,社會的目光都往資源最集中的地方看,但很多地方需要關心,不站出來就愈沒有人關心,站出來不見得有多少效益,但這是一個開始。

東吳政治系陳旻淇是一個都市長大的小孩,曾聽說過中科四期內相思寮阿嬤說過:「我每天打開門腳踩著土地、頭頂著天、誰比我還幸福?」直到去年第一次到灣寶,腳踩在土地上,看著廣的田野,抬頭看天空,「我終於可以理解她說的幸福的感覺」。

陳旻淇說,大人總說你不好好讀書以後就去做田,當她真正走進農村才發現農民付出的不比上班的人少,「我們要跟他們學很多,他們默默在為社會付出,我們只是小小社團,希望更多人走進農村,認識農村」。


農村陣線發言人、世新大學助理教授蔡培慧表示,農村相生相息的哲學跟工業革命人定勝天有很大差別,種下西瓜苗會長西瓜,但也可能因天災把苗奪走,農民對土地一方面感恩、一方面無奈,這是很重要的哲學態度。

農民從每天的生活中就看到彼此,知道要維持好環境才有乾淨的水及土壤可以種植。蔡培慧認為,一個進步的社會不只都市文明,也要農耕文明,這種態度才是永續發展的根本,因為講永續就要從態度做起。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