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屏地區好不容易建立的毛豆產業,卻因為高屏大湖開發,導致700公頃農地
、每年18億外銷產值即將消失。拼經濟、拼外銷、拼工作的台灣人民
會如何選擇?(攝影‧朱淑娟)
‧朱淑娟/2012.10.29
為了高屏大湖每日10萬噸水源,是否值得犧牲700公頃良田、每年18億毛豆外銷產值?今天環保署二度審查《高屏大湖》環評差異分析,當地毛豆農、加工產業到場反對,痛批政府一方鼓勵農民拼外銷,最近還把毛豆外銷成果當政績強打廣告,現在卻倒打農民一巴掌,要挖良田蓋水庫,施政顛三倒四令人民心寒。
會後決議補件再審,請水利署釐清開發必要性,並評估自來水成本、減漏成本、再生水成本的經濟效益、社會影響等。
《註:高屏大湖》
原名吉洋人工湖,預定地在高雄市旗山區、美濃區、屏東縣里港鄉,屬於台糖手巾寮農場、土庫農場,總面積697公頃,有效庫容約5500立方公尺,分為ABCDE五個湖區。水利署修正後第一期工程先做E區183公頃,有效蓄水量1500萬噸,每天可供水10萬噸。
台灣毛豆生產聯誼會會長陳榮華表示,高屏大湖預定地700公頃全都種植毛豆,占台灣毛豆外銷總面積四分之一。這裏的毛豆產業在政府鼓勵下外銷日本很受肯定,估計每年約18億外滙商機。一旦人工湖開挖,毛豆產業將全數崩盤。
百賢農產有限公司侯兆百在人工湖預定地ABC區種植約200公頃毛豆,一年兩季合計產量約3500噸,全數外銷。從小家裏就種毛豆,家住在關廟,他回想每次經過旗山都覺得那裏的田很漂亮。「如果這裏不能再種毛豆,以我的技術到那裏都能生存,但我對這裏有感情,不忍可惜了這個產業。」
侯兆百說:「政府鼓勵我們發展產業,還到我那裏拍形象廣告證明這是農人轉型的典範。我們配合打拼外銷,結果政府回頭打我們一巴掌。」他強調,做人工湖是治標不治本,高雄漏水率不改善,要水源就一直挖良田,「有一天挖到台灣沒土地了,到時候我們到哪裏去種東西給各位吃?」
每年18億毛豆產值一夕全毀
毛豆農的努力也吸引加工廠到這裏設廠,宏偉冷凍食品公司董事長執行特助麥金勝今天到現場為公司200多位同仁發聲,他說:毛豆是農產品最具競爭力的產業,10多年前外銷產業曾被大陸取代,後來毛豆農改良土質,如今毛豆外銷占有率又回到50%以上。
「為什麼我們公司要投入大量資金在這裏設加工廠?因為日本要求我們從採收到加工要在4小時內。」如果農場收回去,工廠就要換地方,能不能再發展同等規模的產業不可知,而且日本還要再評估一次,絕不能錯過這個商機。
麥金勝強調,少了700公頃,公司要減少三到四成原料供應量,「各位想一想如果300多位員工薪水要減少三到四成,那是多嚴重的事。」
有水又有田 還有多少替代方案可再評估?
1990年代環保人士反美濃水庫,後來政府提吉洋人工湖做為替代方案。吉洋人工湖在91年7月通過環評、93年12月經行政院核訂,但因環保人士持續反對,立法院年年刪除預算,導致無法動工。
八八水災後水利署在「曾文南化烏山頭水庫治理及穩定南部地區供水特別條例」中的「穩定南部地區供水計畫」中夾帶161億預算興建吉洋人工湖(後改名高屏大湖)。突破預算障礙後水利署修正計劃,將工程分為三期,第一期先建183公頃的E區。水利署並將興建預算調降為九十億元(今又降為85億元)。
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局局長賴建信表示,目前高雄地區每日用水需求163萬噸,預估民國120年再成長到199萬噸。但目前每天只能供應141萬噸,不足的水量要移撥農業用水,建高屏大湖有助於穩定南部用水。
此案在歷次審查,包括環保團體以及環評委員都曾提到,如果高屏大湖只為了提供10萬噸水,有太多替代方案可以選擇。
台灣重量級的水環境專家、中央大學名譽教授歐陽嶠暉在今年6月6日第一次審查時曾說:「15年前的水資源方案著重在『開發』,現在是強調『效率化管理跟調度利用』,思想已經不一樣了。」
今天歐陽嶠暉再度重申,依水利署回覆他的資料顯示,改善漏水可增加每天3萬噸,鳳山溪汙水處理廠、楠梓汙水處理廠可各回收4.5萬噸、2萬噸,總計已9.5萬噸,差不多夠高屏大湖預計的10萬噸。更何況水利署也說,包括中鋼、中石化、日月光、李長榮等都表示願意買再生水。
他以新加坡為例,馬來西亞不供應水給新加坡後,新加坡開始找替代水源,如今新加坡已開始使用再生水,海水淡化提供10%、汙水回收50%、天然水40%。然而台灣的高雄到現在還沒用回收水。
主席、成大地球科學系教授林慶偉表示,高屏大湖經過10年,其中又發生莫拉克風災,環境已變遷。目前高雄民眾並未覺得有缺水,高屏大湖的10萬噸水源開發的必要性,應提出更有說服力的數據。
賴建信則強調,水利署從未輕忽這個規畫,許多數據都不斷確認。高雄市現在不缺水,未來不表示沒有缺水危機。水資源問題不只看現在,還要因應未來可能的成長需求,南部還是需要一個穩定的水源規畫。
現在的情況是現在已開始在開枯旱調度會議,民國100年7月剛到南水局,南部最主要的曾水、烏山頭蓄水量只有7000多萬噸,平常應是5.7億噸,水庫沒有水,漏水率解決了還是沒有水。不過他也釋出善意,願多了解毛豆產業情形,希望不要影響到農民。
水源與毛豆如何共創雙贏?
雖然此案的爭議演變到水源與毛豆產業的生死戰,但依這些年來環評審查經驗,環評委員可能切割問題,不處理農地問題,只處理開發後的汙染問題。
但這可能非政府所樂見,因為此案特殊之處不在經濟與環境的選擇,而是政府好不容易建立的毛豆外銷產業將一夕崩盤,水源開發還有什麼替代方案?有沒有什麼可能可以兼顧水源以及毛豆產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