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同時刊登於《風傳媒》
文‧朱淑娟2024.10.15
10月7日環境部公布「碳費徵收費率」後,掀起一波討論熱潮,14日立法院衛環委員會,邀請環境部長彭啟明專案報告。針對每噸排碳300元的一般費率,環團認為太便宜、企業則嫌貴。環境部取雙方期待的中間價,也算合理。
不過,徵收碳費目的是減碳,不論企業或環團,該關心的不是300元的「一般費率」,而是「優惠費率A(50元)」或「優惠費率B(100元)」。經濟部更不需要隨企業起舞,對費率表示遺憾,而是協助企業追求優惠費率、實質減碳。
企業應追求優惠費率、實質減碳
2023年2月15日《氣候變遷因應法》實施後,經過1年7個月,10月7日環境部公布「碳費徵收費率」草案,並在隔天預告,為加快速度,預告只有7天,近日就會公告。從2025年1月1日起,每年排碳2萬5千噸以上的281家企業(500個工廠),開始計算排碳量,2026年5月開始繳第一次碳費。
經過六次碳費審議,最後決定三種費率,一般費率300元(公噸/二氧化碳當量),優惠費率A(50元),優惠費率B(100元)。費率每二年調整一次,2030年預計一般費率會調到每噸1200元~1800元,兩項優惠費率也會跟著調整。
有立委質疑,六年後費率漲3到5倍,企業無法接受。彭啟明則認為碳費並非最好的制度,希望四年內改成總量管制排放交易。
消極或積極減碳,碳費差30倍
消極或積極減碳,應繳的碳費相差30倍。如果什麼減碳方案都不做,就要繳每噸300元。選擇最嚴格的優惠費率A,每噸最低只要10元。
優惠費率A,指企業要提減量計畫,並選擇行業別指定削減率(參考科學基礎減量目標SBTi)。鋼鐵業2030年要比2021年減25.2%,水泥業要減22.3%,其他行業要減42%。經濟部認為,一般產業短期難以達到這麼高的標準。
不過這500家廠,其中一半是上市櫃公司,依照他們提出的永續報告書,應該有機會挑戰這個目標,包括年排放100萬噸~500萬噸的19廠,以及500萬噸以上的4個廠。其他占95%的企業,較可能達到是優惠費率B。
以上費率還可以扣減起徵門鑑2.5萬噸,如果屬於「碳洩漏風險行業」,類似歐盟給予製造業的免徵配額,初期碳費可以打2折。
以年排放量100萬噸的工廠為例,如果採用「一般費率」,要繳2億9250萬元(100萬噸-2.5萬噸x300元)。
選擇優惠方案B,要繳9750萬元(100萬噸-2.5萬噸x100元)。如果是碳洩漏風險行業,就只要繳2千萬元(100萬噸x100元x0.2)。
如果選擇優惠方案A,要繳4875萬元(100萬噸-2.5萬噸x50元)。如果是碳洩漏風險行業,就只要繳1千萬元(100萬噸x50元x0.2)。雖然環保團體批評每噸碳費10元,比茶葉蛋便宜,但如果企業願意挑戰高目標,給予優惠又何妨。
碳費用途要符合正當性,而不是任意瓜分
綜合以上徵收方式,環境部預估2026年5月第一次收到的碳費約60億元,不過碳費還沒收到,搶奪戰已經開打。彭啟明說,很多縣市把碳費基金當成「許願池」,他收到來自各縣市的爭取案,粗估就有1千億元。
昨天也有立委提到,雖然電力業的碳費不是從源頭徵收,而是從使用端,但發電量多的縣市排碳量多,應該補助多一點。也有立委要求,碳費基金應比照空汙基金,一定比例分給縣市自由運用。接下來各式各樣的需求還會跑出來。
提醒環境部,這些建議聽聽就好,碳費用途還是要符合正當性,用於有益於減碳的用途,而不是像空汙基金被縣市瓜分、或流於政治決定。
真正需要補助的是弱勢居民,雖然環境部估計,碳費對物價影響有限,但物價上漲1元,對中等家庭的確影響有限,但對於低收人口來說,影響就比較大,需要比照碳紅利補貼方式,給予合理的補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