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7日 星期三

高屏大湖否決 尋找水資源的未來

高屏溪是台灣流域面積最大的河川,一條年平均降雨量 2,500 毫米的
豐沛大河卻因豐枯比差 9 倍,加上人為破壞,竟養不起高雄人!

原文刊登於《商業周刊》

‧朱淑娟 2013.4.18

四月中,剛下過雨的高屏溪攔河堰,白鷺鷥輕輕滑過豐腴飽滿的水面,在即將告別的春日,高屏溪展現大河氣度,一旁四千馬力的抽水機抽足了給民眾的用水,還有餘裕順流而下灌溉農田。只要有充足的水分,就能滋養大地萬物。

然而好景並非總是如此,實際情況是氣候變遷導致春雨變化愈來愈極端。依天氣風險管理公司總經理彭啟明分析,去年十二月台灣雨量充沛,搶登百年來前十大排名榜。但一到三月急轉直下,又創下五十八年來春雨最少記錄。

於是三月底高屏溪攔河堰幾乎乾枯見底,抽乾了所有河水還不夠供應。四月清明節這場雨雖然暫時解了缺水窘況,但大雨挾雜泥沙入海,至今河中依烯可見散不去的混濁。運氣不錯,如果這場雨再多下幾天,水再多都會濁到難以取用。

雨來了、暫時不缺水了,水利署預估南部水情可以再撐一個月,水利署長楊偉甫也宣布南部地區五月底前不限水。一時之間,過去三個月來從中央到地方的抗旱氣氛全不見了。楊偉甫打包票到五月底不缺水,但接下來呢?

正常情況五月中到六中的梅雨能為中南部山區帶來上千毫米雨量,但問題就出在大環境改變後,每過三、五年就會出現「乾梅」,彭啟明預測,今年的梅雨恐怕也「不太正常」。也就是說,一旦梅雨不如預期,缺水夢靨又將回來。

抗旱太短視  找水替代方案困境多

「大家都太短視了, 不論官、民都只在缺水時才談節約用水,這種對缺水的集體健忘症,才會老是看天吃飯,繼續在有水、沒水中輪迴 。」嘉南藥理科技大學副教授陳椒華說,節水像儲蓄,賺錢時就要存錢,沒賺錢時才有存款可花。

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局局長賴建信分析,高屏溪是高雄市主要水源,豐水期時大量水進來,卻苦無蓄水的水庫,多數川流入海。枯水期時水量下降,影響生態保育以及灌溉需求。大高雄地區現在每天需水一百六十一點六萬噸,但只能供給一百四十一點四萬噸,不足的廿萬噸要調用農業用水、或遠從南化水庫調水。

預估二○二六年用水將再成長到一百八十六點四萬噸,缺水將更嚴重。水利署希望興建高屏大湖,將豐水期的水留下來,不只能常態每天供水十萬噸,當豐水期濁度高時也有很大的備援能力。

然而高屏大湖開發案去年六月重啟環評後,經過十個月、四次專案小組審查,三月十三日在環評大會中以十比六遭否決,全案退回經濟部就土地利用、水資源調度管理、多元替代方案、以及開發必要性做整體檢討。

開發案受挫,楊偉甫還是強調這是因應高雄缺水最重要的方案,水利署要滿足大家的用水需求,開發水源卻變成原罪。不過他也認為,如果社會的共識已認為不應開發水庫,未來多元化供水方案、節約用水變得更加重要。

面對高雄地區現階段廿萬噸的供水缺口,水利署提出多個替代方案,這些方案看似可行,但其實還有許多問題待克服。

海水淡化  做一度水要三度電

全球水資源運用觀念皆然,上天賜與的雨水應盡量留下來並節約使用,不夠用才去做再生水等替代方案。因為任何人工產水方案,都必須用到額外資源,例如海水淡化做一噸水要用三度電,等於用能源換取水源。

在諸多替代方案中,水利署認為最可行的方案之一是都市廢汙水回收再利用。目前台灣地區每天產生兩百八十萬噸生活汙水都排入河川,水利署希望二○三一年能回收一百廿萬噸供給工業用水,而目前供給工業的自來水就能省下來運用。

從二○○五年起水利署就提出廢汙水回收再利用方案,但卡在經費以及地方政府配合等事項一直無法推動,據了解內政部長李鴻源已同意由內政部編列上百億預算,興建八座再生水廠,其中鳳山溪汙水處理廠再生水廠將成為第一個案例。

目前的規畫是回收的汙水加上河川截流總計每天九萬噸水,處理後產生四點五萬噸再生水,將全數提供給高雄中鋼付費使用。

中鋼公司執行副總李慶超表示,中鋼公司每日用水十四萬噸,八八風災時大高雄地區嚴重缺水,威脅到中鋼高爐設備安危,為了降低用水風險,才願意以高於目前付給水公司的成本,使用鳳山溪汙水廠生產的再生水。

廢汙水回收再利用是好事,但是把再生水當做缺水的替代水源似乎也過於樂觀。最大的問題是再生水成本是目前水價的兩點五倍,去處將是一大問題。有學者就擔心,推動節水是未來趨勢,如果政府一頭熱興建再生水廠,未來難保不會像早年環保署興建垃圾焚化廠一樣,在推動資源回收後,焚化場變成無垃圾可燒。

回收廢汙水 成本逾兩倍

此外營建署興估計鳳山溪再生水廠包括建設經費、管線費需廿二到廿六億元,這筆錢由政府埋單、供給特定企業使用,特別是目前中鋼公司已由政府供水,鳳山溪再生水廠等於提供中鋼另一個備用水源,是否符合公平正義也引發辯論。

陳椒華認為,多年來環保團體主張每天用水超過五萬噸的企業應自籌水源,企業會自己計算成本而減量用水,如此一來耗水產業才能控制,而不是用納稅人的錢興建的便宜自來水系統。何況中鋼是有營利的企業,應該自己投資再生水廠。她認為政府應建立一個公平機制,統籌讓業者申請再生水才符合公平正義。

當然企業投資對社會有實質效益,政府利用一些政策工具幫助企業穩定投資也有其必要,但至少政府應要求有能力的企業盡其所能回收工業廢水,真的不夠用了才由政府支援。如果不這樣做,如何讓企業珍惜水資源?

自來水減漏  準確抓漏  決定成敗

水利署提出的另一個方案是自來水減漏,這點也是跟民間最有共識的部分。過去多次高屏大湖環評審查時,地球公民基金會研究員楊俊朗提到,水利署曾補助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五十五億元,降低漏水率四點一七%,每天節省漏水十五點八萬噸。把興建大湖的錢用來減漏,水資源的投資效益更好。

但自來水減漏老生常談、成效不彰,關鍵在於一考量到成本,成效總是有限。楊偉甫認為,自來水減漏是根本之道,另一層意義是水公司應對水資源運用做出貢獻,這是社會責任、不是投資效益,自來水公司應想辦法克服困難。

目前自來水公司已提出十年改善計畫,預計十年內改善漏水率到十五%,以高雄地區為例,每天約可省下三萬噸水。楊偉甫認為,要達到這個成效,要有決心、且方法要對。他舉例,減漏前要先做診斷,一個區域漏多少水基本資料要正確,用小管網方式找出漏水量最大的地區,才能提高減漏成效。 

高估未來水需求

另外水利署在預估未來水源需求時似乎有高估情形,形成投資浪費。當然水源高估不一定是水利署的問題,例如工業局、國科會或各縣市爭相爭取工業區、科學園區,水利署為了配合政策也無法拒絕,一旦沒水就只能開發水源。

而事實上,工業區、科學園區過度開發的結果,許多園區廠商進駐不如預期。但不論環保署的環評監督或許可用水計畫書的水利署都未落實查核。

例如南部科學園區高雄園區,水利署核給的水量到二○二六年從每日六千噸大幅調升到每日十萬噸,但實際上廠商進駐遠低於預估,多數廠房蓋好後閒置。不落實查核、知道後又不修正用水計畫書,水源供給精算如何精準?

此外在民生用水方面,每人每日用水量近廿年來已從二百九十一公升降到現在兩百六十八公升,目標是未來再減到一百四十公升,然而水利署在預估二○二六年需求時,還是以現在兩百六十八公升為基準,並不合理。

彭啟明也認為,水利署調配用水資訊應更公開透明。否則民眾經常看到的是,某些地區農業一方面稱無水可用,但另一方面卻經常看到農田水利會賣水給科學園區,「這不是很奇怪嗎,水不是應該由政府統一全國調度嗎?」

事實上依水權資料庫統計,二○一二年水權農業用水占七十二%、民生用水占廿點八%,工業用水占六點三%,然而實際用水情況恐怕並非如此。

楊偉甫也認為農業用水的水權有超量核發情形,農業化的精緻管理未來有很大的節水空間。他舉例,一到三月南部缺水,南區水資源局與嘉南農田水利會推動掌水工,節省了近一億噸灌溉用水,但並不影響農田灌溉品質。

力拼節水社會  光靠水利署還不夠

或許水利署總認為水價太低導致民眾對節水無感,但水價調漲不易,與其抱怨還不如想想還有什麼鼓勵節水的政策。例如在枯水期鼓勵不種用水較多的水稻,乾旱季有不同的水價,水價收費方式應更能鼓勵節水等等。

高屏大湖三月十三日被否決,其中最主要原因是多位委員認為,時空環境已不同,未來水資源調度應從開發走向管理,並靈活調配運用。

高雄既是全國缺水風險最高地區,沒有水庫的高雄,將採取何種做法節水、調度水源,對全國也將起示範作用,如何建立節水型國家,不能只靠水利署道德喊話,拉高層級成立國家型的節水方案,整合各部會以及地方政府,才能找到台灣水資源的未來。

《水利署提出高雄市多元供水方案》
方案
水利署預估成效
問題點
都市廢汙水回收
鳳山溪汙水處理廠4.5萬噸、楠梓汙水處理廠2萬噸,總計6.5萬噸
《方案可行》但都市廢汙水回收成本約高於現行水價2.5倍,必須找到去處,否則再生水將無人購買,形同雙重浪費。此外政府幫企業出資蓋再生水廠不符合公平正義

自來水減漏
自來水公司預計2013~2022年投入125億,漏水率降到15%以下,每日可減漏3萬噸

《方案可行》但自來水減漏要達到成效必須先診斷,掌握小區域管網漏水情形,方法要對。而且地方政府要協助許可施工路權
高屏溪伏流水
提供10萬噸備援用水
《方案可行》但伏流水是河川淺層20米以內的水,如過度抽用,將影響農田用水。設備只能做緊急備水源,無法做常態供水

海水淡化
產水成本每噸30~50
供給工業用水
《方案不太可行》因海淡水成本高於現行水價35倍,連工業都不願使用,現階段無法做為替代方案

《改善東港溪汙染
改善後可再多提供10萬噸水源
《方案不太可行》因改善東港溪環必須環保署配合編列預算離牧,暫時無法進行

高屏大湖
經費86億每日供水10萬噸
《方案暫不可行》 313日環評否決本案,退回經濟部重新檢討,此方案暫歸零



《建立節水型社會那些單位要負責》
應負責任
部會
規畫水源供給、需求
嚴控供需總量
水利署
自來水減漏
自來水公司
提升農業灌溉效能
枯旱期輔導改種旱作
農委會、農田水利會
推動工業節水
要求工業回收工業廢水,要求大用水戶自籌水源
工業局、國科會
推動再生水事業
水利署、國科會、工業局、各地方政府、內政部
建築應有節水設計
營建署
改善河川汙染
環保署
推動節水教育
教育部、各地方政府
擴大推廣省水器材
經濟部
推動節水型城市
管控城市用水總量
行政院各部會、各地方政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