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日 星期三

(推薦序) 正確的路,堅持下去,幫助的力量就會出現

‧王毓正

    個人長年所敬重的人權律師林永頌先生曾送我這一句銘言,而這句話正好是與「永揚案」相關的當地村民、台南環盟陳椒華老師以及本書作者淑娟的最佳寫照。

   「永揚案」原本是一場看似勝算不大的保護鄉土抗爭,在歷經將近十年的歲月後,終獲環境正義甜美的果實,若不是東山鄉嶺南村村民們、與村長陳顯茂先生與洪龍鳳女士執著於這條正確的道路,絕對等不到各方幫助力量的出現,也無法想像孕育質佳味美龍眼柳丁的沃土與水源能獲得保全。

    每每想起這一群伯嬸輩的村民在這段期間當中,不知已歷經多少次的清晨包車北上陳情、訴訟、台南各鄉鎮苦行、寒冬中縣府外徹夜靜坐,不禁對於那股無比堅強執著的精神力量由衷感到敬佩。

    記得淑娟曾問我:「何時開始加入陳椒華老師的團隊?」老實說,我已不復記憶。但能清楚記憶的是,在陳椒華老師巨人般的精神力量感召下,讓我在陷入大勢已去的悲觀情緒時,也不敢輕易說出口,仍在她帶領下參與作戰策略討論、環評資料及許可文件研讀,以及給予訴願與訴訟方面的協助。

    若說陳椒華老師是永揚案的媽祖婆,真的是一點也不為過。雖然我不確定她是否喜歡這樣的形容,但我可以很肯定,她不會太在意這些讚譽,而是在乎這塊土地哪裡還承受著什麼苦難,在乎的是,如何找到更多願意為這塊土地付出行動的人。

    永揚案不是發生在台灣新聞界向來觀察重點區域的北部,而這一群伯嬸輩的農民們也不懂得透過訴諸激情以吸引媒體目光,因此不僅是在抗爭過程,甚至在最終打贏這場艱困戰役時,新聞能見度都甚為有限。

    當然這並不減損這場光榮戰役對村民的意義以及在台灣環保史上的歷史地位,然而若能有人透過環保新聞專業及貼近「永揚案」相關人士的角度,翔實紀錄這近十年的點滴,相信對於現在正發生的或未來可能發生的類似個案,應是可以產生許多影響力的。而本書作者淑娟,正是一個可以讓我們完全放心的新聞專業人。

    淑娟長期以專業客觀及環境關懷的方式報導環境事件,早已獲得各界高度肯定,然而這份執著卻無法見容於她所服務的主流媒體,此背景下20094月非自願性的離開了主流媒體。環境報導的領域卻沒有因此失去了一位專業急先鋒,相反地,在歷經這番波折後,讓她更抓緊自己的執著,也釐清了自己的路線。

    那些主流媒體選擇不重點報導的重大環境議題例如台塑六輕重大污染事件、中科三、四期開發案、國光石化案,以及本書所涉及的永揚廢棄物掩埋場案,反倒透過個人部落格的網路平台、報刊邀稿專題報導的方式,以更深入及更具延續性的方式,披露予閱聽大眾。

    個人在三個擇善固執的典範當中,能夠有機會擔任些許的幫助力量,實感榮幸也深感幸福。相信讀者透過閱讀這本書,可以獲得許多執著善念的感動,也期許這本書能孕育出更多的環境行動的力量。
       
                                                                          (本文作者為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