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7日 星期二

科技廢水回收,不只省水還能減碳

 
科技廢水處理觀念,已從廢棄物排放,到回收重金屬資源及減碳。(/水利署)
 
同時刊登於
 
文‧朱淑娟2024.9.17
 
美國萊斯大學教授李其林Qilin Li),910日在台北水論壇中表示,隨著高科技需求成長,這個本來就耗水的產業,未來需水量會更大。這對缺水頻繁,高科技用水比例很高的國家(例如台灣)來說,將加劇供水壓力。
 
她認為,解決之道是廢水回收再利用。而且要改變廢水處理的觀念,從過去把廢水當成廢棄物,處理到符合標準後排放。改成,把廢水當成資源,回收廢水中的重金屬,不只節水、省錢,還可以減少科技用料採礦的碳排。
 
 
台灣美光:2030年半導體用水倍增
 
依據行政院20228月核定的「台灣各區水資源經理基本計畫」,高雄、台南、台中、新竹、台南,五個科學園區最多的縣市,2036年預估每天用水量659萬噸,相較於2019年每天561萬噸,成長17%
 
不過以科技業的成長趨勢,這個用水量應該低估了。台灣美光副總裁鍾聯彬說,隨著半導體產能增加,預估2030年,半導體用水會增加一倍。
 
韓國慶北大學教授Kwang-Ho Choo則說,台積電每年用水超過1億噸,約等於100萬人一年的民生用水。韓國三星電子用水量也很大,政府已要求100%回收廢水再利用,因為節水已經不是選擇,而是必須強制的事情。
 
 
科技廢水排放汙染水體,可回收有價物質
 
李其林說,半導體用水75%用在製程,廢水中含有高濃度的重金屬,談到產業的環境永續及循環經濟,就要用循環的觀念來思考廢水。傳統的處理廢水,是政府訂一個排放標準,確保排入水體的廢水,不會含有毒物質。
 
但她強調現在觀念已改變,回收科技廢水再利用,除了省水,還可以移除大量廢水中的化學物,減少環境影響。而且廢水中含有很多有價物質,例如鎂、鋰、鈷、鎳,都可以回收再利用,成為企業另一種資產。
 
不過,我國環境部對於科技廢水排放,標準過於寬鬆,有些很難管的物質,甚至連標準都沒有。更何況科技廢水中究竟含有什麼物質,也未必全部清楚,遑論定標準。長久以來,科技廢水排入河川造成的環境汙染事件,相當頻繁。
 
另一方面,經濟部對於科技廢水回收也不積極,目前只有科學園區在新設廠環評時,會被要求回收85%,但這只限於新設廠,既有的工廠就沒有規定。即使在枯旱時,科技用水也只會被要求非製程用水減少5%~7%
 
 
最好的科技節水措施,是回收再利用
 
當科技用水比例逐漸提高,經濟部的因應做法是增加供水來源,補足被科技用水分走的量。比如在新竹、台南蓋海淡廠。但海淡廠的用電量高,排碳量大,未來需要繳碳費,海淡廠的成本勢必增加,也不利於減碳。
 
此外還有幾座再生水廠(公共汙水),水利署預估2026年,每天可供應33萬噸再生水,這個數量相當少,遠不及科技用水成長的速度,而科技用水也並沒有因為這些再生水廠,減少從政府端供應的自來水。
 
最好的節水方案,還是廠商自己回收廢水,處理後再回到製程,才能實質減少政府供應的自來水。技術應該不成問題,這次論壇許多專家就提出可行的廢水回收技術。經濟部昨天發布,我國專利申請,以半導體業為主,其中應該包括不少廢水處理專利。
 
 
改變廢水處理觀念,從垃圾到資源
 
但科技業對廢水回收還是興趣缺缺,主要的原因是水價太低了,政府又無限量供應,而處理廢水卻要各種成本,何必自找麻煩?
 
不過這種觀念已過時,Kwang-Ho Choo說,目前全球焦點,已經轉向碳中和的循環經濟模式,廢水可回收的不只水源,還有重金屬,甚至能源。依據報導,今年三月韓國三星電子,將仍有餘熱的半導體廢水,用於區域供暖。
 

 2015年起,每年排碳2.5萬公噸以上的工廠,必須繳交碳費。其中半導體業、半導體封裝及測試業、面板等高科技業,排碳量占第三位。徵收碳費有助於業者改變廢水回收態度,不只節水還能減碳,是符合永續生產的做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