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刊登於《風傳媒》
文‧朱淑娟2024.4.23
4月22日石門水庫蓄水率24%,傳出水情告急。但其實水資源管理已經跟過去不同,單一水庫豐枯已不是論斷缺水與否的唯一指標,還要看是否有其他支援系統。以石門水庫來說,如今有來自翡翠水源的多個調度系統,今年在桃園一期稻作3個灌區全部供灌的情況下,蓄水率還能跟2021年百年大旱時相當(那年桃園2個灌區休耕),已經是相當不錯的管理成績了。
另外一個有利的情況,寶二水庫蓄水率還有31%,比2021年5.91%好很多,表示新竹還可以自給自足,不需要像那年要透過「桃園支援新竹幹管」每天從石門水庫支援20萬噸,石門水庫也可以存更多水下來。
北部三座水庫2年同期蓄水率比較
2024.4/22 | 2021/4/22 | |
石門水庫 | 24.65% | 22.23% |
翡翠水庫 | 68.86% | 71.24% |
寶二水庫 | 30.81% | 5.91% |
石門水庫用水量大,過去是全國缺水指標
石門水庫是一個多用途水庫,除了工業用水、當地民生用水,過去還要供給板新地區160萬戶民生用水。另外桃園3個灌區3萬5千公頃,一期稻作供灌就要1億6千萬噸水,是石門水庫庫容2億噸的八成。
如果要滿足所有用水,水庫一年要提供四倍庫容才夠用,在這種情況下,每年一期稻作要不要休耕,常常是困難的決定。但休耕對農民影響太大,又會招致批評為了工業犧牲農民,於是只要有一點餘裕都會盡量供灌。
但一個水庫農業用水比例這麼高,畢竟不是正常現象,農業部應該努力在維護農民耕作下,想辦法把用水量減下來,改種需水量較少的作物,或減少一期稻作面積等等。只要農業用水減少一成,石門水庫就能省1千6百萬噸水,再搭配工業廢水回收再利用就能省更多。
不過政府對水的思維非常奇妙,明明就是三年、五年就會大缺水的國家,一缺水就哀鴻遍野、交相指責,但提到「節水」卻興趣缺缺,休耕補償金、或工業載水一噸500元,都無法提醒政府及人民用水無度是一件多麼愚蠢的事。
區域調度提高石門水庫的韌性
於是要供應不斷增加的用水就只能增加工程,但新建水庫不易,水利署開始推區域調度,鄰近石門水庫的翡翠水庫就成為最重要的支援對象。
台北市用水主要從南勢溪取水,只在取水不足時翡翠水庫才會放水支援,即使蓄水率只有五成,也不會影響台北市供水。2001年核定的「板新地區供水改善計畫」,第二期工程(板新二期)2019年完工後,就改變了石門水庫的命運。
2021年百年大旱時就看出它的重要性,透過板新二期,過去由石門水庫供水的板新地區,改由翡翠水源供應最高每天81萬噸,不但緩解石門水庫的缺水風險,還可以透過區域調度系統支援新竹。
上周行政院長陳建仁視察「石門水庫至新竹聯通管工程」時提到,希望提高從翡翠水源調度石門水庫的水量,這指的是透過改善三重、蘆洲供水管網,可以多支援每天20萬噸水給桃園,加上板新二期,每天就可以支援101萬噸。
區域調度有其極限,長久之計還在節水
透過區域調度系統,石門水庫已比過去更有韌性。但跨區調度也有極限,而且任何工程都要付出代價,不只浩大的工程經費而已,大家應該還記得2017年蔡政府編列的前瞻基礎建設,經費第二多的就是水資源建設。過低的水價造成浪費,斤斤計較水價不能漲,卻對公共工程龐大的舉債支出無感。
代價還包括環境,已編進前瞻建設的雙溪水庫,或2年前的「南勢溪引水至石門水庫」都因破壞生態被抗議後暫停或撤回環評,未來推動的可能性也很低。何況台灣多地震,層層環繞的區域調度管線,也存在一定的風險。
回到一開始談的,石門水庫在供給桃園所有灌區用水下,4月底蓄水率還能維持24%,除了管理得宜,主要靠板新二期每天支援81萬噸水。但長久之計還是要回到節水這件事,它能獲得的成果絕對不會比工程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