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31日 星期二

解決蛋雞產業問題,就看行政院有無廢籠決心

 
 龍潭北一農場以放牧方式養雞,產蛋率達到八成以上,而且雞糞減量還可以做肥料,
促進農場廢棄物循環使用。 

  本文同時刊登於
 
文‧朱淑娟2023.10.31
 
台灣八成蛋雞以格子籠飼養,衍生的問題一環扣一環。不良的飼養環境不但虐待母雞,導致產蛋率只有52%。為了供應足夠雞蛋就要養更多雞,製造更多環境汙染,其中最主要是雞糞,農業部不要求業者轉型放牧或平飼,以自然方式減少雞糞,卻在今年編列4.3億補助業者處理雞糞,這是本末倒置。一切問題的源頭都出在飼養方式,政府一日不改,蛋雞產業問題就一日無法解決。
 
 
蛋雞場轉型,產蛋率從五成提高到八成
 
台灣有2成業者已看到國際興起的廢籠趨勢,了解蛋雞產業要永續經營,必須轉型為放牧或平飼,不但產蛋率可以提高到八成以上,雞糞也減少六、七成,還可以做成化肥促進廢棄物循環,成為專業、有競爭力的產業。
 
位於桃園龍潭三和里的北一農場,是一家放牧蛋雞場,飼養15千隻母雞,牠們可以自由穿梭在戶外、室內、跟訪客互動。產蛋時會進入產蛋箱,透過輸送帶送出。農業部常說雞蛋會沾到雞糞必須洗選,其實放牧雞蛋很乾淨,不必洗選就可以直接裝盒,反而蛋殼有一層保護膜可以延長食用期限,丕宜洗選。
 
「我是讀動物科學的。」北一農場男主人張守忠說,選擇經營放牧場,就是希望提供符合母雞習性的環境。他觀察,母雞為了躲避攻擊,喜歡在高處睡覺,因此棲架對母雞就很重要。母雞早上起來會先吃飼料、喝水,然後到巢箱生蛋,下午則是牠們的社交遊戲時間。母雞心情好、更健康,產蛋率也會提高。
 
 
放牧及平飼蛋雞場,可解決雞糞問題
 
北一農場另一個經營目標是減少廢棄物,其中主要是雞糞。張守忠估計,農場一年約產生774噸雞糞,含水量約60%。格子籠飼養的雞糞在收集、曝曬過程中會產生臭味,蚊蠅滿天飛,清運過程也會汙染環境。但放牧場因為混合墊料讓雞糞自然發酵,再加上投入益生菌、黑水虻加速發酵,雞糞含水量降到10%,已接近乾燥。他強調:「農場旁邊就是渴望園區宿舍,從未被投訴有臭味。」
 
「黑水虻Black Soldier Fly是近年來廢棄物處理的熱門議題,牠是一種雙翅目水虻科的腐食性昆蟲,幼蟲以廚餘、動物糞便為食物。北一農場用黑水虻處理糞便裏未消化完全的蛋白質,以及死亡雞隻及破蛋的化製品,可以再減少三成廢棄物。乾燥後的雞糞變成化肥,供給附近農友使用,連清運都免了。
 
由於黑水虻含有動物性蛋白,有些農場會當加入雞飼料,但北一農場沒有,他們養的是法國進口的ISA BROWN紅殼蛋雞,全部使用全素、無動物蛋白飼料,有時加丁香、肉桂促進腸道健康。張守忠說,動物性飼料含有脂肪酸,會產生些微腥味,很多小朋友因為這樣不吃蛋黃,為了保持風味,才不讓雞吃黑水虻。
 
 
蛋雞產業升級,是這一代行政機關的責任
 
放牧及平飼蛋雞場,可以解決幾乎所有蛋雞產業的問題,卻不見行政院有任何提升產業的作為,上周動保團體將1萬多張支持廢籠民眾寫的明信片組合成「讓母雞自由」巨型看板,到行政院提出三項訴求,要求立即禁止新建格子籠蛋雞場,並在2030年全面廢除格子籠。
 
當天,平林畜牧場負責人鄧諺璟說,從格子籠轉型到放牧或平飼也該是時候了,透過良好管理,產蛋率達到八、九成,對管理人來說是一件好事。很多養雞人擔心從籠養改成平飼或放牧,利潤會下降,不過以他的飼養經驗,福利蛋在消費者心中已建立好形象,好雞蛋不要擔心賣不出去。
 
北一農場女主人周怡君也說,台灣長期陷於雞養太多、卻供應不足的惡性循環,這都是因為傳統格子籠飼養讓母雞身心緊迫。而且牧場之間距離太近,生物防治困難。「我們希望政府正視本土產業,不要只會強制換羽、進口雞蛋,希望盡快訂出格子籠落日條款,加速產業升級,才能提供安全雞蛋。」 
 
動保團體、支持廢格子籠業者到行政院前,要求立即禁止新設格子籠,
並在2030年實現廢除格子籠政策。 

動保團體同時向四位總統參選人提出訴求,但並未獲得回應,就連立委也怕得罪格子籠業者而噤聲,一件對的事情就因行政、立法怠惰無法大步改革。其實農業部早在2014年就訂出《雞蛋友善生產系統定義與指南》,定義三種友善生產系統:放牧、平飼、豐富化籠飼,排除格子籠。現在要做的就是再往前走一步。這一步不遠,更無關政治,就看有沒有負責任的心而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