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2日 星期二

不要再被說行人地獄了,人車出入平安才是城市願景

 
還路於民大遊行,大雨中民眾要求政府提出好的道路規劃。
 
本文同時刊登於《風傳媒》
 
文‧朱淑娟2023.8.22
 
820日凱道「還路於民大遊行」,雖然大雨滂沱,還是有相當多人參與並走完全程。行政院在之前公布《道路交通安全基本法》草案,雖然回應了民意,但匆促端出來的草案只能算半套。道路交通安全不只針對行人,也包活汽機車、自行車、輪椅出入平安,這必須從解決「道路太寬、人行道太窄且障礙多」做起。
 
 
好的道路設計可以降低車禍事件
 
「下了車我們都是行人」,是遊行過程中聽到最多的一句話,至於行人要如何走到他要去的地方、過程中會遇到什麼困難?就沒有人管了,讓這句唸起來很順的口號,就真的只是口號。一位消防員說:「事故當下很震驚,原來行人如此脆弱。過寬的車道導致車速過快、模糊的停車帶讓視線不良,這些都沒有改善。」
 
如何解決車速過快、視線不良的問題有很多方法,最重要是道路設計。今年58日台南車禍過世女童的父親余爸爸說:好的道路設計可以避免開車人視線不良、不專心而減少意外。目前卻是提高罰款、加強取締,造成人車對立,我的學歷只有夜二技,我都能了解的事,為什麼王國材部長卻想不透?」
 
他的說法跟時代力量7月底做的「交通大調查」相符。在1萬多份有效樣本中,七成民眾覺得走在路上是一件危險的事。行走最大的困擾包括:障礙物過多、行人空間過窄、在路口偶爾或很少被停讓。66%的民眾認為要解決人行問題,要從「改善道路規劃」、「友善行人空間」著手,再來才是教育、違規取締。
 
 
人行道太窄、障礙物太多,走路變成一件痛苦的事
 
至於行人空間過窄的問題,就要問問「道路究竟該為誰服務?」即使走路、騎自行車、使用輪椅的人加起來比開車、騎車的人多,但車道卻佔據大部分空間,只剩少少的空間給行人、自行車、輪椅。而且人行道上設計不良、障礙物多,商店佔據空間做生意,住家擺放盆栽、私自墊高地基阻斷去路通通沒人在管。
 
一位輪椅代步的女士說:「身心障礙者更需要無障礙的道路與交通,但人行道高低落差常常讓輪椅族摔倒,就好像車開到一半突然出現懸崖一樣荒謬。」人行道無法讓輪椅通行,就只能上車道,卻因此常常發生車禍。
 
就連自行車也寸步難行,上車道太危險,騎人行道又跟行人爭道。行政院說要發展公共運輸,減少開車騎車,但即使在捷運便利的雙北,汽機車數量還是很多,原因之一是很多人不想從家裏走到捷運站,因為過程太不舒服。
 
而且行政院總是說一套做一套,政策上反而鼓勵大家開車騎車。遇到民眾抱怨道路壅塞,拿出來的辦法不是開新路就是拓寬道路,但這創造了「誘發性需求」,當2線道變成4線道,就會引來更多車流,不久之後這條拓寬的馬路只有更塞。另外政策補助油車汰換電動車,但一部換一部,汽機車數量並不會減少。
 
 
以人為本變老生常談,道路傷亡反而更高
 
《道路安全基金法》草案也提到以人為本、道路零死亡願景,這也是老生常談。最近審計部公布「2022年政府推動交通安全改善情形」報告,交通部從2019年到2022年推動「13期道安方案」,重點就是「重塑人本交通安全基礎環境」,以「零死亡、零重傷」為願景,目標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從20192500人,降到2,300人以下(10萬人交通事故死亡人數低於10人)。
 
結果,2022交通事故受傷人數較方案實施前的2018年不減反增,已達到498,887人,死亡人數3,085人,超過目標2,300人以下。2022年交通事故每10萬人死亡人數12.67人,高出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2021年發布每10萬人死亡4~6人。顯示台灣是交通安全高風險的國家。 
 
 
不要再被說行人地獄了
 
審計部的審核意見中提到韓國,他們發現行人死亡交通事故75%在住宅區,而且是寬度不超過13公尺的道路,後來推動行人優先道路,限制車輛通行,每10萬人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從201011.1人降到20215.26人。審計部提這個例子是要提醒,可以從土地使用分區及道路條件找到問題所在。
 
遊行當天聽到最刺耳的一段話,是一位日本友人說的:「台灣的交通真的爛得要死,落後日本20年、30年,這樣對嗎?不對啊,台灣需要根本性的改革。日本127百萬人,每年死傷人數2,700人,台灣只有2,300萬人,卻超過日本很多,而且被說是行人地獄,你們不覺得丟臉嗎?」

   雖然刺耳,但他說的是實話,政府必須為此負起責任,一如余爸爸說的:「我女兒的命沒有比較值錢,沒有任何人應該在人行道上喪失他的生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