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3日 星期二

柯文哲的綠色廊道,是把綠地變水泥?

 說要做綠色廊道,結果台北中山捷運站的綠地卻消失變成水泥地。


本文同時刊登於《風傳媒》

文‧朱淑娟   2020.6.23

201752日,台北市長柯文哲在臉書說,要將捷運中山站、雙連站的線型公園,改造成綠色廊道。但去年底完工的中山站4號出口到雙連站之間,原來的公園草地卻消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大片水泥地以及一些奇怪的水泥設計,已經熱到地面發燙的台北,走在這裏感覺氣溫又上升個幾度。

接下來從雙連站2號出口,經文昌宮到錦西街這段擁有大片草地的公園,已預告71日將圍起施工,擔心複製中山站的水泥噩夢,居民緊急發起搶救綠地行動,捷運公司也在很短的時間內更改設計,並承諾綠地全保留。

不過在19日的說明會中,捷運公司以整頓文昌宮前的攤販為由,要做一條長達275公尺、高1.8公尺的樹圍籬,卻引發爭議,因為這不但違反公園開放精神,也會出現安全漏洞。另外居民也反對犧牲綠地做不必要的兒童遊具。

通往目的方法不會只有一種,何況連目的本身都有討論空間,既然捷運公司都已經展現誠意,不如再往前走一步,重新思考居民的想法,或許有機會成為一種社區改造的典範,打破官方習以為常、且獨斷獨行的工程思維。


這個公園出了什麼問題,需要大動作改造?

台北捷運淡水線從過去地面鐵路變成地下捷運之後,從中山站、到雙連站、民權西路站,有三塊連成一線的帶狀公園,跟居民的生活早已緊密相連。尤其從文昌宮到錦西街這段擁有近3千平方公尺的綠地,更擁有擁豐富的文化及生態。

2017年台北市政府提出「捷運中山雙連帶狀公園改造計畫」,要改造這三個線狀公園,第一期工程包含中山站4號出口,完工後就是現在大家看到的「心中山」,說好的綠色廊道卻變成水泥地,人文氣息消失大半。

今年5月居民看到文昌宮這段公園立起告示牌,從71日起封閉施工,向捷運公司要到設計圖後大驚,不但要把文昌宮前面的綠地移除做橢圓型廣場,中間做噴水池。另外還要擺放街道家具及遊具,說要「創造空間可利用最大價值」,原來對設計者來說綠地是沒有價值的東西,這真是對綠地最大的誤解。

於是居民緊急成立自救會、並發動連署、尋求民代協助,捷運公司在了解民眾訴求後更動設計,承諾原有的綠地全保留,廣場取消了、噴水池也不蓋了、也不會放街道家具,但還是要增加兩項工程,一是在文昌宮這面做一個長達275公尺、高1.8公尺的樹圍籬,另外三項兒童遊具還是要做。

而最根本的問題是,究竟這個公園現況有什麼問題必須打掉重做?難怪一位老師要求設計師應參加說明會,親自說明自己的設計理念。如果連設計圖都沒有、也不說明設計理念,就很難說服居民究竟公園有什麼問題需要改建不可。

雙連捷運站文昌宮前的大片綠地,相較於心中山的水池地有很大不同。


樹圍籬無法解決攤販問題,反而阻斷公園的開放性

說明會中引發最多質疑的是樹圍籬,捷運公司的說法是,攤販會占用公園,10多年來用盡各種方法都無法解決占用問題,除非有更好的做法,否則做樹圍籬是不得不的做法。但這個說法卻遭到居民抗議,一來攤販占用公園並不如官方說的那麼嚴重,反而多年來已跟居民形成一個供需關係。

一位居民就說,這些攤商從歷任市長到現在都在這裏,第一次聽到要消滅攤商,「我要為這些可憐的人請命,未來他們何去何從?這是人道問題。」而昨天就有攤商到民眾黨團陳情,可見攤商的問題不會因為有了圍籬而解決。

二來,公園蓋這麼高的圍籬不但阻礙視線,也有安全疑慮。這個公園不只附近居民在使用,許多外圍區域的上班族也會穿越公園到捷運站,圍籬將成為安全死角。到頭來可能攤販問題解決不了,反而產生視覺阻隔以及安全疑慮。


讓社區公園改造,成為公民參與的典範

最後捷運公司沒有鬆口這兩項設計,也沒有答應71日不封閉公園,但承諾更改動工順序,居民關心的部分會再舉行一次說明會。

任何社區公共設施改造,都是為了讓居民得到更舒適的生活空間,但往往政府在規劃時都關起門來,只跟一些根本不了解社區需求的設計者開會,然後出現一些自以為是,無用卻反而有害的設計,想要給居民更好環境的初衷也被毀壞。

而這次是一個難得的經驗,居民願意為捍衛自己的環境發聲,台北捷運公司也願意順應民意很快改變設計,說明會當天工務處長黃景南站著3個多小時,一一回答居民問題,誠懇的態度也獲得好評。

既然雙方都走到這裏了,細部的爭議應該再繼續跟居民討論一下,或許會出現意想不到的創意,同時留下一個公共工程公民參與的典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