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5日 星期二

賴清德的未竟之志,台商回台投資關鍵在水電穩定供給

台商回流將使工業用水增加,如何穩定供水是另一個挑戰。

原文刊登於《風傳媒》

朱淑娟 2019.1.15

前行政院長賴清德在昨天卸任致詞時說,中美貿易多變提供台商一個絕佳的回台投資機會,而他日前已通過「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提醒應加入國際貿易協定以排除投資障礙。然而這個方案中提到的障礙還包括土地、供水、供電。國發會初估需要再增加873公頃土地,一旦全數開發水電供給勢必增加。目前土地、水、電已是列管的投資三缺,因應台商回流,未來的挑戰將會更大。

剛好上周經濟部水利署也舉行記者會,談到這兩年的供水情形。自從2015年台灣發生百年大旱之後,台灣的枯旱情況並未解除,水利署盤點這兩年的降雨情形都不佳。一年之中水庫的存量主要靠七、八、九這三個月的颱風降雨,如果降雨正常,水庫存量就有機會撐過11月到隔年5月的枯水期,如果5月梅雨準時且降雨正常,就能宣告這一年的枯水期已順利過關。

但這兩年並沒有這麼順利,前年夏天只有2個侵台颱風,去年更少只剩一個(每年平均3.4) ,等於一年之中最重要的颱風降雨大幅減少,水庫要撐到隔年梅雨來已經是個大問題,更慘的是去年梅雨遲到6月中旬才來,導致曾文水庫蓄水率降到史上最低的2%,過去視為正常的雨已經不再理所當然。

而這兩年大家並未感受到缺水,科學園區也不像過去一聽到缺水就要水車待命。農業用水方面,除了去年苗栗明德水庫一期稻作休耕留下敗筆之外,其他地區都能靠提高灌溉效率正常供灌。這是因為水利署採取不同以往的供水策略,而這些策略能否繼續發揮作用,也是台商回國投資的關鍵。

工業區核配用水與實際用水差100萬噸,將收回重分配

目前有76個工業區及科學園區擁有水利署核發的用水計畫書,而用水計畫書的核發是依照這個園區的最大開發量計算,但多數園區的土地並未全數開發、或廠商還在發展階段,用水計畫書核配的量遠大於實際用水量。

但過去用水計畫書即使用不到也不能取消,導致沒有餘裕核給新開發的廠商,2015年修正水利法、再生水資源發展條例後這個問題被解決了。當用水計畫書與實際用量有差異時,水利署可以要求工業區提差異報告,重新調整用水計畫書,如果開發案位於缺水地區,也可以強制指定使用一定比例的再生水。

經水利署盤點,76個工業區目前核定的用水量是每日185萬噸,但實際只用到80萬噸,足足差了100萬噸。而這個差額也給了水利署更大的調配空間。

再生水開發應持續開發,補足工業用水缺口

在氣候變遷下,未來淡水可能愈來愈少,回收廢水做再生水、或開發海淡水可以補充淡水供應的不足。未來民生及農業用水增加有限,但工業用水卻大幅成長,要求工業使用一部分再生水也成為開發條件之一。上月底台積電在南科的3奈米廠能通過環評,就是因為台積電承諾使用7.3萬噸再生水。

不過這只是台積電的承諾而已,能不能實現還要看台南市永康、安平、仁德三座再生水廠的興建進度而定。目前由內政部推動的再生水廠有六座,全數完工可供應28萬噸再生水。水利署訂的再生水目標是民國120年達到132萬噸,如果能如期達標,產業用水的困境將可解決大半。

跨區支援,降低區域供水風險

雖然整體而言台灣地區呈現枯旱趨勢,但每個地區的降雨、需求用水量卻不太一樣,如果區域間能互相支援,各別的供水風險就會降低。例如去年台南大缺水,還好高屏溪的水量不錯,從高雄跨區支援台南,幫了台南不少忙。

未來區域間相互支援會更擴大,翡翠水庫支援板新、桃園支援新竹、高雄支援台南,台南兩座水庫曾文、南化聯通管完工後,水源調度可望更順利。而提高灌溉、工業用水效率、水庫清淤增加庫容、降低漏水率,都有助於增加水源。

另外考慮到台灣資源有限而且產業汙染量已相當龐大,政府鼓勵台商回台投資,應該以低耗水、低耗電、而且排放汙染量低的產業為主。反之,如果只是持續加重土地負荷,賴清德期待台商回台投資的美意將大打折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