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4日 星期一

福島核能危機 學者 : 舊核電廠不應延役

朱淑娟/2011.3.14

日本福島第一核能電廠3號機反應器冷卻系統失靈,內部壓力上升,今天(14日)上午10點大量冒煙,日本官方表示應是氫氣爆發。台灣環保聯盟指出,台灣一旦發生核安事故,地狹人稠無法疏散,可能的危害會更大。

環保團體表示,核電安全神話已破滅,政府應全面體檢核電機組安全規範。同時反對核一、二、三延役,也反對核四在風險未解除前試運轉。另外,要求檢討台灣能源及產業結構,增加再生能源,逐步減少核能發電。


圖:台灣環保聯盟提供

台大化工系教授施信民表示,日本福島核能發電廠屬於沸水式電廠,反應爐壓力槽有兩層圍阻體 (正方型黑外框、中間瓶狀的黑框),地震後反應爐緊急停機,但燃料棒 (四個紅色長條) 本身溫度很高,正常時會有緊急冷卻水 (藍色管線) 進來冷卻,但這次因失去電力緊急冷卻水失靈,無法注入反應爐。

原本反應爐 (瓶狀黑框中) 上方有一個釋壓筏,避免氣體溫度過高爆炸。當反應爐溫度持續升高,槽內的水繼續蒸發變氣體,水的分子分解成氫氣,而溫度愈高產生的氫氣愈多,氫氣與氧氣反應後爆炸,導致圍阻體破裂。

台大大氣系教授徐光蓉表示,雖然日本引海水冷卻,但反應爐還是一直在加熱,燃料棒曝露出水面,可能已經有些破壞了才會釋放出銫-137碘-I-131。日本引灌海水冷卻並非正常的作法,因為灌了水後等於報廢了機組。

核能發電風險高

徐光蓉說,日本這次疏散範圍達半徑20公里,因為一旦發生事故,不是日本政府可以承擔的。1979年3月28日美國三浬島、1986年4月26日前蘇聯車諾堡核電事故,至今還沒平復。

環保聯盟表示,核電廠運轉時,由爐心核燃料的核分裂過程,產生大量熱能及輻、以及200多種具有放射性的分裂產物和中子活化核種。輻射劑量高時會抑制細胞分裂、導致皮膚斑點、血液變化。劑量低時也會破壞細胞核裏DNA。


地狹人稠的台灣核災如何疏散?

施信民表示,車諾堡事件當時疏散30公里,台灣核電廠的緊急疏散只有半徑5公里,多數的新北市、全部的台北市都在核一、核二廠30公里範圍內。

另外,日本疏散20公里,人數約二、三十萬人。台灣的大台北就有五、六百萬人,是日本的20倍,疏散的困難度更高。另外,日本面積是台灣的10倍,還有地方可疏散,相較日本,疏散的困難相對提高。

徐光蓉表示,台電、原能會一再跟民眾說,反核人士擔心的嚴重事故不太可能發生,萬一發生了也有備用系統,但這次是所有備用系統都失靈

調整產業及能源結構 減少使用核能

核一、二、三廠都快要達到40年使用期很,台電目前的規畫是三座核電廠都延役20年。徐光蓉表示,在日本發生嚴重核安危機下,台灣應認真思考還要不要繼續發展核電,是否有其他能源可替代?

能源局以2006到2020年平均經濟成長率4.09%計算,預估到2020年能源供給將從13,806萬,提高到2010年的17,271萬公秉油當量。

電力增加最受到質疑的是,納入許多還未定案、且引發社會巨大爭議的耗能產業、電廠開發案,能源總需求量才會大增並需要增設燃煤或核電設施。這些開發案包括:國光石化、六輕五期、彰工火力電廠、深澳火力電廠,而這些開發案因社會爭議太大,環評等程序尚未有結果,未來也可能不通過。

政府對於再生能源的規劃,從2009年的306萬瓩,提高到2020年的639萬瓩,成長6.9%,以太陽光電、風力發電為主,不到總發電量的一成。環保團體認為這個目標太保守,在福島核災事件後,包括產業及能源規畫都應重新檢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