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大學經濟系教授陳吉仲
‧ 朱淑娟/2011.2.11環保署報導
由台灣綜合研究院所做的「石化工業政策評估書」指出,石化政策目標是2025年「乙烯自給率至少九成」,依經濟成長預測不同分別提出基準方案、方案1、方案2等三個方案。到2025年乙烯產量分別是:407萬噸、659萬噸、539萬噸,並以方案1、659萬噸為最佳方案。
而所謂方案1,必須興建包括六輕五期、國光石化一期、以及未來因應需求所新增的投資計畫。但由於目前我國超過五成石化中游原料外銷,這個議題在今天舉行的石化政策環評公聽會,引發學者對於自給率是否納入外銷的論戰。
乙烯自給率至少九成、且包含外銷?
中興大學經濟系教授陳吉仲認為這種「把外銷也算作自給率」的算法不對。台綜院的乙烯自給率公式是:總產能/總需求量,而總需求量指的是:提供國內中下游產品需求量,以及國外中下游產品出口量。
他表示,所謂自給率的定義不應該包含出口部份,計算方式應修正為國內總生產量/國內中下游產品對產品的引申需求量。依這個方式計算,我國的乙烯自給率包括三、四、六輕的總產能已超過百分之三百多。
不過台綜院所長許振邦認為,貿易國家計算自給率時都把下游出口算進去,「這是看的角度不同」。我們就有這麼多中下游廠,就需要這麼多需求,全球乙烯進口量只有326萬噸,以後如果國內乙烯增加,如何從市場拿到?價格會增加很多。而所謂的附加價值也不能只看上游,要看整個下游產業。
中油公司安環處副處長胡經武表示,石化產業30年來幫國家發展經濟,與民生物價息息相關,如果石化工業沒有自給自足,進口成本貴就無法造就就業。站在環保立場,希望思考汰舊更新。他也建議,國土規畫時工業區與住宅區應有一定距離,這樣經濟發展跟環境保護就可以和平相處。
乙烯自給率跟經濟成長是否相關?
台綜院是以經濟成長來預測乙烯需求量,但陳吉仲表示,1990國內乙烯自給率38%,1990到1999平均經濟成長率6.24%。而2000年後的乙烯自給率超過95%
,2000年到2009年的平均經濟成長率2.65%,顯示乙烯自給率跟經濟成長並沒有直接相關,為何要追求乙烯自給率九成?
另外台綜院報告指出,石化業可帶動紡織品、皮革、化學材料等產業,而且「向後關聯」大於「向前關聯」。不過台北大學經濟系教授王塗發認為剛好相反,因為我國上游原料99%以上都靠進口。評估經濟效果應評估對GDP (國內生產毛額) 或經濟成長的貢獻,而不是評估關聯效果或對產值的影響。
王塗發表示,石化業的GDP只占產值的12%,是低附加價值的產業。發展石化業並不符合永續能源政策綱領、促進產業結構朝高附加價值及低耗能方向調整的目標。而陳吉仲推估,國光石化每年效益約330億,但如扣掉外部成本500到1200億,成本超過收益。
知識產業不是開發中國家的定位
對此石化公會總幹事謝俊雄認為,一輕時乙烯單位能耗15000,2006年台塑降到4500,石化技術有進步。他說所謂需求當然等於國內加國外,他舉例日本汽車產能占世界三分之一,「可以說汽車日本夠用就好,不要外銷嗎?」
謝俊雄說「島型經濟不靠外銷靠什麼?」知識產業不是開發中國家的定位,是先進國家的定位,現在石化技術99%從先進國家進口。乙烯需求量等於GDP乘1.0或1.5,石化業幾十年的經驗就是這樣,大家公認的。
乙烯需求預測模型有問題
另外陳吉仲指乙烯需求模型不適當,台綜院使用ARIMA模型,只用過去20年的資料預測未來15年的乙烯需求 (王塗發補充至少應50年以上),而且強調是以乙烯價格、國際原油價格、經濟成長率推估乙烯需求量。但ARIMA模型只有針對乙烯需求量這個單一變數做預測,並未考量乙烯價格等那三個因素。
另外台綜院使用另一個模型TaiSEND,陳吉仲指這個模型從未被國際期刊驗證
,竟然拿來做乙烯需求的預測模型,「有人這樣預測的嗎?」
陳吉仲強調,如果模型使用不對,表示乙烯預測也不對,之後所有的社會經濟影音分析都應重算。「如果今天是碩士論文口試,可能會不通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