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8日 星期二

總統不只稱讚蓮花滯洪池,還要實際行動支持

桃園觀音樹林里的蓮花滯洪池,是民間帶頭做的在地滯洪設施,
花小錢就能防洪,政府可以進一步評估推動的可行性。


原文刊登於《風傳媒》

文‧朱淑娟 2019.6.18

上周蔡英文總統在梅雨鋒面第一天,就到桃園觀音樹林里視察蓮花滯洪池,在還沒有災情前總統就到地方,不算勘災也不像平常的視察行程,還特地選支持她的桃園市長鄭文燦轄區,很明顯是為了民進黨初選造勢。不過無論如何她看的蓮花滯洪池議題雖小,卻是一個剛起步的防洪概念,總統既然都去看了也大為讚賞,或許可以針對這個防洪概念多一點評估與支持。

去年823日一場熱帶性低氣壓,造成四個縣市大淹水後,各地方都爭取蓋更多滯洪池以因應洪水。不過蓋滯洪池並不容易,除了政府要有足夠經費支持,還牽涉到需要徵收土地而引發民怨。另外滯洪池已經像焚化爐一樣,屬於不討人喜歡的地方設施,多數人都不希望蓋在住家附近,選址並不容易。

於是水利人員就想,如果能利用在地的現成設施,例如農地、魚塭,洪水來時暫時當做滯洪池,平常沒有洪水時土地就回歸一般使用,這樣政府不必花錢徵收土地、不必變更地目就能防洪,水利署為這個想法取了一個名稱叫「在地滯洪」。


 民間帶頭做農地多功能滯洪池,防洪又帶動觀光

事後水利署找了農委會、內政部討論在地滯洪的可行性,但不了了之,於是水利署就找了雲林縣兩個地方評估試辦可行性,但至今尚未有成功案例。

反而是民間帶頭做起,桃園市觀音區樹林里從2014年起推動自主防災社區,里長吳進昌過去曾經營休閒農場,而觀音區又有很多休耕農地,他就先找一塊地,將田埂加高1公尺、加寬34米,蓄水設計最高90公分。以蓄水一半計算,七公頃農地可以蓄洪35千噸洪水,是一個天然的滯洪池。

吳進昌說,觀音樹林里過去只要遇到強降雨,多少還是會積淹,但做了蓮花滯洪池之後,配合氣象預報先把水放掉,大雨來時把水蓄存在農地,這裏就很少淹水。只有今年5月因為氣象預報不準,沒有事先把農地的水放掉,部分區域才再度淹水。這也表示在地滯洪要成功,前提是需要更多正確訊息協助。

滯洪池平常種蓮花,因為農地有福壽螺,就養一些魚或鴨讓生態平衡,土堤建高後在旁邊種絲瓜,現在這個蓮花滯洪池標榜「魚鴨花瓜」,蓮花還加工做荷葉茶、蓮子。吳進昌說:「明年樹林里民族路就是一個觀光地點」。

7公頃的整地費用約只花100萬元,鄭文燦當場對蔡總統說:「如果政府要做相同面積的滯洪池,大約要花560億。蔡總統聽完後回應:「這是一個好典範,以最少經費投入,發揮最大效果。」

不過自主防災因為是自主,換句話說也算自生自滅,政府除了鼓勵之外,並沒有給很多資源協助。如果真想制度性推動,需要更多政策支持,包括評估適當區位,給農民合理的補償或補助、更有系統地操作滯洪功能等等。


在地滯洪,已成自主防災的趨勢

蓮花滯洪池是在地滯洪的一個例子,每個地區依照自己的特色做法不同,但幾乎都遇到協調問題。去年823淹水最嚴重的嘉義縣掌潭村,原本規劃在五個台糖農地做滯洪池,台糖一度不同意,之後在中央協助下才同意出租給縣府。

不過在地層下陷區做滯洪池只是一個治標的方法,否則連滯洪設施都有可能跟著下陷而失去功能。對地層下陷區而言,減少抽地下水養殖才是治本之道。過去台南市曾經試辦過養殖水回收循環利用,例如挖三個池,其中一個回收養殖水後用草淨化,再回到魚塭使用,這樣就可以減少抽地下水,可惜沒有繼續推動。

從桃園觀音樹林里的蓮花滯洪池可以看到,防洪的做法很多,不一定要編列前瞻計畫花大錢才能治洪,預防重於治療,防洪需要的是更多風險預防的想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