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7日 星期二
卓越新聞獎 獻給「中科三期、中科四期」的戰士們!
‧ 朱淑娟/2010.12.7
今年我以獨立媒體記者身分榮獲「曾虛白先生公共服務報導獎」、「卓越新聞獎即時報導獎」,得獎作品是「中科三期‧環評與司法的論戰」、「中科四期‧風暴從這裏開始」。中科議題成為今年卓越新聞獎最受矚目的議題。
得獎後,許許多多參與中科三期、四期運動的環保團體、律師、老師,還有環保署官員們,恭喜的信件、電話如雪片般進來。卓新獎的評審老師恐怕想不到,這個獎不但鼓勵了媒體圈,對台灣社會運動也是重大的鼓舞。
台大教授周晉澄說:「你的得獎讓大家更有力氣走下去」。才剛從英國學成歸國、曾是媒體人的學者邱花妹說:「這個獎不僅鼓舞參與反高科技污染與擴張運動的大家,對台灣當前的媒體環境更是意義重大。」
這些年來對為中部環境、水資源奔走的張豐年醫師說:「無論如何請繼續加油
,環保不能沒有你、台灣更不能沒有你。」不論多忙,只要跟中科議題有關的會議,一定看得到張醫師的身影。去年四月離開報社後第一次在中科四期環評會上遇到他,那時他也剛經歷生死交關,看到我第一句話是:「你還好吧?」
病中的靜宜大學教授鐘丁茂也來信:「淑娟,妳的得獎讓我高興得不得了,苦幹 深入、貼近台灣人民、貼近台灣土地、貼近台灣生態的報導,應該得獎。」鍾老師的病情讓人時時掛心,收到他的信頓時讓我熱淚盈眶。
還有反後龍科學園區的灣寶農民洪箱、陳幸雄;多年來投入反六輕運動的林進郎...都特別打電話來祝賀。這個獎,讓他們增加了不少的力氣。
還有,許許多多環保署、水利署等部會官員們紛紛來電祝賀。不同角色各有難處,許多事件他們都看在眼裏,在可能的範圍內也給予我許多採訪上的協助,令人動容。我的得獎也讓他們覺得自己的默默支持有了回報。
很多人問我環境議題這麼令人悲傷,為何可以一跑10年?其實不只我而已,公視的林靜梅、公視PNN的胡慕情、新生代的環境資訊協會廖靜蕙、立報的呂苡榕…也是堅守環境線,原因之一就是有張醫師、鐘丁茂這種無私的精神、以及底層農民的堅毅,不斷鼓舞我們、支撐我們的熱情。
這次申請獎項的報導只有去年7月到今年8月的作品,而事實上中科議題的爭議從更早的2006年就開始,直到現在還繼續延燒,其間牽涉到環境、經濟、法律的糾纏,前後兩任總統都被捲入其中,被迫表態。
而且中科三期也成為多年來社運界集結能量的重要戰場,前朴後繼。我之所以說,中科三期是環境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原因就在於此。
而中科四期雖然是個案,但卻是台灣工業開發的縮影,其間牽涉土地徵收的公平正義、缺水的台灣是否應繼續發展高耗水產業、農地一再釋出給工業,台灣的糧食自給率難題等等,而這些難題都是今日台灣人應面對、省思的。
今年8月13日當中科三期的衝突達到最高點時,我曾寫了一篇文章「在中科三期的路上與你同行」,今日重溫舊文,向曾經為中科三期努力過的大家致敬。同時將「曾虛白先生公共服務報導獎,獻給「中科三期」的戰士們!
在中科三期的路上與你同行
中科三期的環評爭議,彷彿在酷熱的台灣島上加油添柴。有人以成敗論中科案、有人以經濟與環保的撕裂看中科案。然而,成敗不足以論中科、撕裂也不足以道盡中科的糾纏。倒不如從環境運動的定位來看中科,因為中科三期無疑是環境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不但直接造就了今日環境運動的枝繁葉茂,對社會、司法、人民覺醒都有深遠的影響。
為中科三期流的淚 悲欣交集
昨天(2010.8.12)在中科三期第七次初審會中許多人哭了,彰化環盟總幹事施月英、后里鄉公館村長馮詠淮、訴訟代理律師林三加、后里農民、環保團體、或許還有一路看著事件發展的記者們…
然而,這不是大家第一次為中科三期流下眼淚。早些時的今年2月4日,農民北上抗議「環評撤銷還能施工?」一群人淚灑行政院。再早一點,2008年1月31日,台北高等法院撤銷中科三期環評結論,后里農民也哭了,那是喜悅的眼淚。
再更早一點,中科三期環評通過的2006年6月30日,表決過關當時,記得環評委員李根政等人衝出會議室,止不住悲憤的眼淚。那天后里農民也來了,個個漲紅的臉、心碎的心。總之,為中科三期流的眼淚,悲欣交集。
中科三期種下環境運動的種子
那次事件後,李根政形容自己「傷心傷肝」。那時他還是小學老師,在公立小學教了10多年的書,眼看再過幾年就能安穩領終身俸,但中科事件後讓李根政的人生轉彎,他隨後辭去教職,成立「地球公民協會」,積極關心水資源、土壤汙染、林業政策等議題,如今他已是台灣環境運動的領袖人物之一。
還有還有,張豐年醫師、當時的環評委員郭鴻裕,猶記得2006年6月30日環評大會表決那天,郭鴻裕戴著口罩,因為有長官事前叫他今天「少說點」,他戴著口罩抗議,當然該說的一句都沒少。
當時在環評大會前,行政院多次指示環保署快速通過,壓縮審查時間,又暗指環委是經濟的拌腳石。9位環評委員聯名抗議行政院干預環評,在當時引起相當大的震憾。對照4年前、4年後,感慨那種環評委員為正義而戰的風骨,如今安在?
在這四年當中,張豐年、郭鴻裕都因病經歷過生死交關。許久不見他們出現在中科三期的公開場合,但中科三期是那麼讓人難以忘懷,時時都感受到他們的關心,在專業上給予支援。
而當時在環評大會要求正視后里健康風險評估的環評委員、台大獸醫系教授周晉澄,他的要求最後促成司法勝訴。4年後他由環保團體推薦擔任健康風險評估專家委員,重新站上環評會,持續在體制內尋求突破、奮戰不懈。
在那環境啟萌的年代
中科三期表決通過那天,許多人在現場或透過報導,直接、間接目擊了行政的野蠻、農民的悲憤,環境運動因而被啟萌。例如台北大學副教授廖本全、世新大學副教授杜文苓、綠黨召集人潘翰聲,當時他們都還只是站在環境運動的邊緣地帶,中科三期讓他們做了選擇,一路昂首走進環境運動的風暴之中,人生也因而有了不同的方向。
記得四年前,廖本全面對群眾、媒體,有幾分不安與靦靦,公眾場合大概也輪不到他發言。四年下來,如今廖本全已是台灣最重要的環境運動者,在各個行政機關的公聽會、審查會為程序正義而戰,與農民站在一起,義正詞嚴令人動容。
接下來在中科三期、四期、後龍科技園區、苗栗大埔的案例中,廖本全突顯土地徵收的不公不義、工業與農業搶地對國土的傷害等,受到社會廣大的認同與關注。
2月4日后里農民北上抗議那天,廖本全也來了,他背對環保署說:「我們都老了」,中科三期或許催人老,但中科三期卻也讓環境運動滋長不息。
杜文苓也是一樣,剛開始媒體對她的印象僅止於年輕的學者、推動審議式民主。中科事件讓她重新思索科技廢水的危害、化學品的揭露等等。
過去科學園區的廢水是個禁談的話題,但杜文苓在霄裡溪廢水汙染、中科三期廢水汙染、以及中科四期環評過程中不斷要求官方正視廢水可能的影響,最後連彰化蚵農都說得出「REACH(化學品管制)」這個字,還促使環保署修法規範高科技廢水。
當人生做了選擇,就不可能再回到原來的地方,如今的杜文苓,社會跟媒體對她已有另一番評價,她與朋友們發起的「台灣環境行動網」在推動科技業資訊公開議題上,愈來愈能發揮關鍵的影響力。
2006年潘翰聲剛辭去投信基金經理人的工作,開始參與環評、區域計畫等審查,中科三期是他最早參與的案子,也可以說是中科三期開啟了他的環境之路。如今潘翰聲在大大小小的環境運動中爭戰,為台灣環境運動留下血淚的印記。
昨天潘翰聲在發言台上被環保署人員及警察雙臂架離現場時,還能鎮定地說出為何友達不應信賴保護。我想只有正義之聲,才能在威脅當前依然無所懼。他在被拖離現場的過程中,沒有停止怒吼:「這是一個鬼環評、鬼環評...」在會議中迴盪不已。
江山代有才人出
有道是「江山代有才人出」,昨天在中科三期第七次環評審查會中,能文能武的施月英,也是在中科四期事件中成長。昨天她紅著眼眶說:「我參與環境運動抱持著很大的希望,但參與這個會卻讓我很難過」,一席話感動了多少人。
一直以來關心中科三期的靜宜大學教授鍾丁茂如今正在與癌症對抗,他的學生阿凱繼續在后里駐點,記錄后里以及農民的點點滴滴。那是希望的傳承。
而新一代的環境運動者,包括各大專院校的「中科熱血青年」,張家維、黃以琳、許博任、林樂昕....更是因為中科三期、四期,在他們心中種下了環境運動的種子。
中科三期促進司法對環境法的進步
日前台大法學院舉行「從中科三期看未來環評制度」討論會,會中台大法學院副教授張文貞表示,從中科三期的判決可看出法院的進步。她說的沒錯,過去法院較少關注環境案件,不是不關注,而是少有人提起告訴。
中科三期通過環評後,一群律師認為行政不彰,唯有透過司法途徑討回公道。律師詹順貴、林三加等人透過一個又一個興訟,讓社會逐漸認識環境法律的救濟管道。中科三期等於直接、間接促成台灣人民、法院對於環境法的觀念。
而環境法在業界本是個冷門的類別,想賺錢的律師絕對不會碰環境法,然而中科三期的興訟以及勝訴,也擾動了年輕律師的心。日前在台大法學院的研討會中,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的律師蔡雅瀅就說,她本來是個「正常的」律師,是中科案讓她思索,如何透過法律專業為社會找回公平正義。
還有那個許久不曾謀面的陳素珊,當她在蠻野心足工作時,是她開始一路支持農民興訟。她甚至把每個月賺的薪水一分不留全都捐出。記得2008年1月31日台北高等法院撤銷中科三期環評結論那天,我透過管道得知消息後打電話給她,她聽後在電話那頭久久沒有言語...
中科三期促成人民的覺醒
中科三期后里農民站出來控告行政機關,則是另一個人民覺醒的起點。他們的勇氣也鼓勵了包括後龍灣寶、竹南大埔、新竹二重埔的農民們站出來,人民對於透過司法尋找公平正義,有了更多的信心。
接下來的農民反徵地、護家園行動,人民已經知道,權利不會從天上掉下來,也不會有好心的政客送來,權利,唯有自己守護。
后里農民站出來守護家園,驚天動地。廖明田、陳欽全、馮詠淮、詹德健、許金水....。4年來,只要跟中科三期有關的事,環保署、行政院、監察院、法院,不管多早、多累,一定看到他們的身影。
記得第一次在環評會上看到他們,廖明田坐在發言席上也不知道該說什麼:「環評書我們也看不懂,只希望你們聽一下我們后里人的心聲」。
也記得第一次握住他們厚厚粗慥的手,那種感動至今無法忘懷。我常想,只要台灣有這樣的農民,台灣人就有希望。
中科三期的希望滿盈
中科三期的風風雨雨、行政機關的一再硬坳,讓許多人心灰意冷,尤其是農民,連司法最後一個希望都討不回公道,昨天后里農民廖明田有感而發:「我真的不想再來台北了」。
然而,表面上的輸贏不是輸贏,行政機關今日的所作所為,人民心中自有評斷、歷史也不會磨滅。
說了這麼多,其實我真正想說的是,中科三期的這些過程,不論之於社會、司法、人民的覺醒、或對環境運動而言,都是促成前進的動力。回想起來,我們所一起共同經歷過的中科三期,總是讓人希望滿盈。過去如此、未來也是一樣。
只因為,有許許多多的人,前仆後繼,在中科三期的路上與你同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