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日 星期三

林口電廠擴建案 環評過關

【記者朱淑娟報導2008.7.2】

台電昨天承諾以「一千公頃地種一百萬顆樹」抵換台電林口廠更新後每年爆增的九百萬噸二氧化碳。這是環評法實施以來,規模最龐大的種樹抵碳承諾。環保署長沈世宏竟然在完全沒有追究種樹詳細計畫下,裁示通過環評審查。

台北縣科長鄭惠芬反彈,環保署以一個「不知如何執行的種樹方案」通過環評,實在太不負責任。她表示,種樹是台電自己提的,而且尚未提出種樹計畫,北縣無從評估是否接受。她反問,「北縣有地可種嗎、種在那、種什麼樹、未來如何管理?」

環保署昨天舉行環評大會,審查台電更新兩座燃煤機組計畫,更新後林口電廠總計三座機組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從每年四百萬噸爆增到一千三百萬噸,增加約九百萬噸。台電提出以種一百萬顆樹抵碳。

審查過程充滿戲劇性、而且烏龍百出。關於一百萬顆樹的計算基準為何、如何種、種那裏、可減多少碳,各方人馬各說各話、且出入甚大。有環評委估算一公頃種一百顆樹、需要一萬公頃地。但台電卻說,一公頃可種一千顆樹、只需一千公頃地,面積一下縮小了十倍。

至於種一公頃樹可減多少碳,台電說可減十二萬噸,沈世宏卻說,「我看沒那麼多吧,最多只有兩萬噸」。當北縣質疑沒有一千公頃地可種樹時,沈世宏強調,「二氧化碳是全球議題,樹不一定要全種在北縣,可以種到別的地方。」

此話一出,農委會副主委胡興華立刻建議,「北縣種不下,可以到桃園種啊。」他話都還沒說完就被一位環評委制止,「這是北縣的案子,應讓北縣先跟台電協商。」胡興華碰了一鼻子灰後說,「我只是提出我個人的看法而已」,之後就不再發言。

北縣府一聽樹要種在別的地方,反倒急著說樹還是應種在北縣內。對於北縣一下說沒地可種樹、一下又堅持樹要全種在縣內,環保團體表示,「台電胡亂提案、北縣進退失據、環保署閉著眼睛通過。」

沈世宏又說,二氧化碳是全球議題,要有「全球考量的意識」。未來環評審查,傳統汙染物與二氧化碳要切割處理。地球公民協會執行長李根政質疑,兩者無法切割處理,如果以後都如此切割,把汙染留給台灣、把樹種到別處,「未來就不會有通不過的案子。」

雖然會中種樹爭議愈演愈烈,沈世宏卻快速裁示「那這個案子就有條件通過,後續請台電再跟北縣府好好協商。」

【記者朱淑娟/台北報導】種樹抵碳究竟該如何執行?聯合國有一套嚴謹的「種樹方法論」。關於森林定義、樹種、樹的體積及密度,都有明確規範。昨天有環評委私下表示,「台電連種大樹、小樹都沒交代,懷疑減碳是如何計算、未來又要如何監督。」

據了解,聯合國依據京都議定書第三點三條,訂出十個種樹方法論。所謂「森林」指的是,林覆率百分之十到卅、林地面積零點五到一公頃、種植的樹高約二點五公尺。

環保署表示,關於「造林地點」聯合國也區分造林、再造林兩種。造林是指將一塊五十年內非森林的地,透過造林變成森林地。「再造林」是指將一九八九年十二月卅日以前的非森林地,再造成森林地。

至於一塊地所種的樹能吸收多少二氧化碳也有嚴謹的計算方式。環保署指出,聯合國未強制規範一公頃應種多少顆樹,但不同樹種的吸碳量不同,必須依樹的體積、吸碳密度去換算吸碳重量,然後計算出總吸碳量,並與計畫目標互相比對。

目前京都議定書認可的清潔發展機制(CDM),至今只核准一件「中國廣西珠江流域治理再造林專案」,計畫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內、珠江中下游種植四千公頃,總計投入兩千一百萬美元。

這個專案規劃種六種樹、五種造林模式,包括馬尾松、楓香混交林、杉木及楓香混交林、桉樹純林等等。評估此造林專案對環境的影響包括,增強生物多樣性及自然生態,調節氣候、水文,減輕自然災害。同時可改善集水區、以及珠江流域的生態系。

【記者朱淑娟/台北報導】環保署同意台電以種樹一百萬顆抵換林口電廠暴增的二氧化碳通過環評,昨天再起爭議。環保署長沈世宏昨天又說,「二氧化碳不會影響當地生態及民眾健康,應與區域性的汙染物切割處理。」環團表示,沈的說法太一廂情願,如果二氧化碳真的對區域沒影響,那政府為何忙著減碳?

地球公民協會執行長李根政說,二氧化碳與懸浮微粒等汙染物無法完全切割,因為會增加二氧化碳的用料,同時也會增加二氧化碳排放。

之前環保署通過中龍鋼鐵環評案時,業者提出的減碳方案,部分就是因為減少排放二氧化硫等汙染物,順便也減少排放二氧化碳。環團表示,環保署在中龍案、林口電廠案的說法不一,無法說服人。

沈世宏日前在環評大會中不斷強調,二氧化碳是全球議題,以台電在北縣種樹為例,「不一定要種在北縣,不排除種在別的地方」。而所謂「別的地方」,沈最近指示同仁研究到中國或鄰近國家種樹的可行性,等於是認同企業可以把汙染留在台灣,到別的地方種樹抵換。

李根政表示,台灣社會還無法接受「把汙染留在台灣、到別處種樹減碳」的想法。以高雄為例,二氧化碳人均排放世界第一,即使到國外種樹抵換,「人家就認為高雄的二氧化碳排放減少了嗎?」他認為,二氧化碳關係城市競爭,沈世宏的種樹抵碳邏輯,自欺欺人。

事實上,聯合國關於樹抵碳一套嚴謹的「種樹方法論」。關於森林定義、樹種、樹的體積及密度,都有明確規範。環團表示,台灣現在對種樹減碳沒有一套規範,就開始推動,是非常危險的。建議環保署應訂出一套遊戲規則,不能任由企業再拿種樹作為汙染的藉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