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1日 星期一

自由經濟示範區 農業增產、還是被替代?

自由經濟示範區設立後,管制性農產品可以進口,如果有更便宜
的產品可以選擇,微熱山丘還會用台灣的鳳梨做鳳梨酥嗎?

‧朱淑娟2014.4.20

「農業加值」是《自由經濟示範區》五大重點之一,但開放原管制進口的830項中國農產品進入自經區,且產品輸出享關稅優惠,還可掛MIT品牌內外銷。學者質疑,未來國外農產品原料可進口,將排擠使用台灣農產品,也將衝擊現有台灣農產品內外銷市場。食品安全、MIT品牌、農業都將受影響。

410日立法院公聽會中,國發會主委管中閔強調,自經區出發點是「避免影響在地農業」,且是在「新增需求」的前提下進口國外農產品。

農委會副主委胡興華則說,自經區是要「把餅做大、把農業做大」,只要把餅(農業加值)做大,國內農產品原料的需求就會提高。但他不否認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贊同成立「進口損害救助基金」做為配套措施之一

830項中國管制農產品將可進口

《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草案》中關於農業加值的爭議,主要在第四章「租稅措施」、第五章「未稅貨物與勞務之規範」。

其中42,「供示範區加工、修理、檢驗、測試、儲存的貨物」可以輸入原本依《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禁止輸入的中國農產品(830)

而輸入的原料產品如用來生產管制性產品,要全部外銷。如生產非管制性產品,可以內銷。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特聘教授陳吉仲舉例,例如進口花生,如生產花生油 (管制商品)要全數外銷,如生產花生醬(非管制品)則可內銷。

33,「外國營利事業..從事貨物儲存或簡易加工,其所得免徵營利事業所得稅」。38,「自國外輸入示範區內供營運之貨物及自用機器、設備,免徵關稅、貨物稅、營業稅、推廣貿易服務費及商港服務費」。

陳吉仲分析,全球有名的食品廠都在農業生產大國,而台灣並不是,而且台灣的食品出口價格比較高,如果輸入產品再享有優惠關稅,那農委會所謂「自經區會做大食品加工」的餅,其實只會增加使用國外農產品原料、減少使用台灣農產品原料。「這不是農業加值,是傷害台灣農業的政策工具。」

台灣有多少農產品原料無可取代?

陳吉仲舉例,東南亞的鳳梨出口價格不到8元,台灣產地價格是18元,一旦自經區開放,微熱山丘(鳳梨酥業者)的老闆,會用國內還是國外的鳳梨?

管中閔則說,也有業者會為了品質,不會只用便宜原料,他相信「微熱山丘」應該還是會用台灣的鳳梨做原料。農委會認為國產原料具新鮮、安全及特殊風味,難以取代。例如土鳳梨熱銷後帶動另一波鳳梨需求,為維持產品特殊風味及原料穩定,已有業者與農民契作400公頃。

但價格不必然等同於品質,會受到其他因素干擾。另外陳吉仲認為那是目前的契作,自經區設立後就不一定了。另一個問題是,就算像農委會說的未來會擴大原料需求,那台灣種植的鳳梨有辦法增量供給嗎?

要增加產量的前提是增加種植,那就需要更多農地。但經濟部次長沈榮津卻在同一天公聽會中表示,未來台糖土地會全力配合經濟發展。例如高雄合發產業園區 、雲林科技工業區石榴班區都已通過,兩個政策似有衝突。

開南大學行銷學系教授吳明敏認為,讓管制的農產品進來,未來業者一定想辦法賺錢,請問有多少農產品台灣是有特殊風味、且在自經區內是無法取代的?

另外,自經區加工品不必標示使用那裏的原料,但加工後可以MIT品牌內外銷,將無法辨識原料產地。台灣農民聯盟前理事長蘇偉碩說,自經區就是以後會有中國牛肉、洋蔥、榨菜 做出來的台灣牛肉麵。然後可以外銷再進口, MIT會完全垮掉。

陳吉仲建議,示範區的農業原料應規定某一比例應來自國內農產品,且應標示原料來源國。 所生產的產品全部外銷,並研擬對策管控中國進口原料。

綜上,農業加值究竟是會擴大國內農產品需求、還是反而減少,這點國發會、經濟部、農委會的說法都令人存疑,光是這一點就應舉行更多公聽會,讓官方、學者、農民、加工業者充分辯論,政策才可能比較周延。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