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4日 星期一

環境汙染如何解 鋼鐵工業還要再成長

許多農地旁都可看到爐碴堆置,有些還混雜集塵灰,
無力處理卻還要再擴張鋼鐵業,這是誰的共業?

‧朱淑娟/2012.9.24

環保署今天第四度審查經濟部工業局所提「鋼鐵工業政策環評」,由於煉鋼產生的集塵灰、爐碴等環境問題無力解決,再加上製鋼業的高汙染、高排放特性,直到今天各界對台灣是否要繼續擴張鋼鐵產業多所保留。

然而在質疑很多、但討論很少的情況下,環保署今天結束鋼鐵工業政策環評小組審查,主席、環保署副署長葉欣誠請工業局配合環保署爐碴填海造島政策,並在1036月前清理完暫存集塵灰、提升排放效率,修正意見後送環評大會確認,然後就可能通過了。

工業局所擬的「鋼鐵工業政策」,主要以國內「粗鋼」供需為主,提出高、中、低成長三個政策方案(都是成長方案),並建議採「中成長方案」,預估到2025年,台灣粗鋼需求量每年3175萬噸,還缺少515萬噸

粗鋼自給率的爭議

由於鋼鐵產業高汙染特性,政府對鋼鐵發展的定調是:「以自給為主」,不過這個所謂的「粗鋼自給率」類似去年國光石化環評時「乙烯自給率」的辯論,因為這3000多萬噸粗鋼雖是供給國內做金屬製品,但約三分之一製品外銷,這樣能不能稱為「粗鋼自給率」?還有很大的爭議(跟乙烯一樣應該是不行的)。

而鋼鐵業的能源使用、水資源需求、二氧化碳排放相當可觀,又會產生集塵灰、爐碴等廢棄物,並排放戴奧辛、多種重金屬,對環境、健康風險衝擊大。工業局預估鋼鐵產值每年約2600億元,外部成本就高達670億(還可能低估)。

台大大氣系教授徐光蓉今天到場反對鋼鐵業再擴廠,甚至還應該逐年下降。她表示,台灣目前人均用鋼量784.4公斤,全球第二,僅次於韓國 1156.6公斤,工業局說鋼鐵業是經濟力的指標,台灣的經濟有全球第二名嗎?而鋼鐵是能源密集產業,為何要增加產量?

鋼鐵業環境代價何其大

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王敏玲也認為台灣鋼鐵業應以「零成長、汙染減半」為目標。首先應回顧台灣過去發展鋼鐵業造成的代價,光是粒狀物、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揮發性有機物,鋼鐵業一年就排放27000多噸,佔高雄前20大汙染源的32%,且尚未算戴奧辛。
 
另外鋼鐵業廢棄物數量龐大,爐碴、集塵灰未妥善處理,堆置農地附近影響農漁業安全,揚塵也更加巨空汙問題。王敏玲強調:「只有在空汙改善前提下,才能談鋼鐵發展。」

環保署土基會:應提出爐碴、集塵灰解決方案

環保署土基會組長楊鎧行也認為,希望政策說明書中能針對過去鋼鐵業發展對台灣環境影響找到解決對策,但始終沒看到具體承諾或解答。環保行政機關早已疲於奔命應付爐碴、爐石的汙染案,甚至爐碴再利用暫存場址造成的空汙事件也演變成政治問題,但始終沒看到解決方案。

他強調,土基會只希望知道未來還有多少爐碴、集塵灰會留在國內、用途為何,不是只說「妥善處理」就好了,事實上目前很多案件都是在妥善理後、但卻違法用於環境中,究竟市場在哪、去處在哪?如果能在政策說明書中提出具體的量化說明,確定這些去處沒問題,自然會解答大家的疑慮。

清大化學系教授凌永健表示,鋼鐵業過去追求經濟發展有許多環境問題,談發展前應考量環境、經濟、社會、永續,但針對這些說明書還是輕描淡寫。

工業局回應,集塵灰是有害廢棄物,爐碴是一般廢棄物,爐碴有問題是因為過去集塵灰沒有處理設施,與集塵灰混在一起才會有問題,但這些都是以前發生的。 目前集設施已輔導台灣鋼聯成立設施,現每年可處理2728萬噸,產生量22萬公頓,已超過產生量,預估105年可將暫存部份處理完。

爐碴、爐石將推動填海造島?

針對爐碴無法妥善處理的問題,環保署今天結論之一是請工業局配合環保署的「填海造島」政策,但並未進一步討論目前五項爐碴(脫硫碴、高爐石、轉爐石、氧化碴、還原碴)那些適合造島、那些不適合,在那裏造島、用量是多少?

此外包括粗鋼自給率計算、廢棄物汙染問題、空汙等排放如何減量、以及鋼鐵發展定位並未進一步討論,相當可惜。鋼鐵政策牽動台灣是否要再繼續賺這種汙染錢,爐碴堆置汙染作物,如果沒有能力處理,有什麼資格談發展。另一方面,如果不要這種產業,還有什麼方法可以填補經濟空缺。這些都應該好好討論,而不是就這樣草草通過。

各種爐碴年產生量(353萬公噸)
名稱
年產生數量(萬公噸)
脫硫碴
         37
高爐石
         15
爐石
          150
氧化碴
                               108
還原碴
                                 43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