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日 星期二

蘇花改地質調查不足 陳重信:應進入二階環評

‧朱淑娟/2010.11.2台北報導

蘇花改審查14天環評初審就過關,前環保署長陳重信今天沉痛指出,一定要給花蓮人一條安全的路,安全就要謹慎,像這種重大開發案未進入二階環評「非常荒謬」。他強調,環保署如此審查已違法,可能重蹈中科三期因環評審查程序不完備而被撤銷的命運。

陳重信強調,蘇花改雖名之為「改善蘇花公路」,但實際上是一條全新的公路,經過路線都是地質敏感區,8個隧道總長23.8公里,會引發什麼地質問題都沒有探討。而且經過921地震後,花蓮的地質已改變,但蘇花改的地質資料卻還是用舊的,非常不應該。

陳重信:蘇花改應進入二階環評

陳重信強調,依環環評法第8條規定,只要開發案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就應該進入二階環評,所謂對環境重大是對花蓮人安全、健康的重大承諾,因為「這是一個嚴肅的問題,政府要承諾給花蓮人真正高品質的公路,不要再做一條像蘇花公路這樣容易坍方的路」。

環保署表示,蘇花改環評專案小組過關後,最快本周前就會舉行環評大會。陳重信強調,此案應進入二階環評,這是為了慎重起見,而且大家不要視二階環評為洪水猛獸。依統計,過去進入二階的案子有九成過關。基於安全,花蓮人會在意晚三個月動工嗎?

賀陳旦:時間匆促 資料混亂

生態工法基金會董事長賀陳旦強調,大家都希望安全,但安全不容易在匆促中做到,還可能犯下大錯。面對不幸要檢討,要有勇氣做調整,是否因為氣候變遷或現設計的路堤使排水變得更困難。這應該要檢討。

他批評公路總局,因為準備時間匆忙,所以資料是混亂的 ,也沒有回應梅姬颱風的災難。他提到關於車輛、連結車是否進入隧道在報告並未說明,管制程度直接影響隧道通風,路寬及避難設施在規畫時就應明確。

學者:地質鑽探不足

荒野保育協會保育部主任周東漢,代台大地質系主任陳文山發言指出,許多地質問題在報告書中避重就輕,例如目前進行15孔鑽探調查,但都不是針對地質問題而設計的鑽孔位置,也未說明相關地質問題。

此外,陳文山書面資料指出,鑽探長度1148公尺,只占蘇花改隧道總長23.8公里的4.8%,如此低的地質資料,如何了解複雜的變質岩區地質狀況?

另外他指出,「東部鐵路改善計畫」在新永春隧道發生超大湧水與水壓問題,蘇花改也會經過這個石灰岩體而面臨石灰岩溶洞的地下水問題,但卻沒有調查及評估及評估。同樣地,中仁隧道、仁水隧道都以大理石為主,也會有石灰岩溶洞的地下水問題,一樣也沒有評估。

蘇花改用舊的地質資料

陳文山強調,過去包括雪山隧道、東部鐵路改善計畫,都因為施工前地質調查太草率,而造成重大地質災害。如今蘇花改計畫也未針對過去北迴鐵路、東改計畫工程的許多地質問題詳細調查。

立委田秋堇轉述台大地質系教授陳宏宇的意見指出,大部份的數據都引用過去北迴鐵路開挖時的數據,就像現在要動大手術,結果用的是二、三十年前的病歷。

她表示,蘇花改的地質調查經費不到工程費的1%,蘇花改遇到溪谷要架橋,但報告中並沒有橋墩地質的調查資料。

公路總局:地質已充分掌握

公路總局主秘陳茂南反問,假如有一個隧道在設計規畫之前就已經有一條已完成的導坑,相距約20公尺左右,這個導坑地質問題在施工過程都已掌握,那對於這個隧道地質是否能因此而認為已經有充分掌握。

陳茂南表示,蘇花改的東澳隧道、觀音、谷風隧道都沿著舊北迴隧道旁側,在新、舊北迴隧道間通過,利用舊北迴隧道做為施工的導坑,也參考其施工過程的詳細地質資料。

目前環評書所列的鑽孔資料是依環評規定做的基礎調查,後續細設時會有更進一步的鑽探資料,「所以我們有充分資訊去掌握複雜的地型」。

至於各界質疑蘇花改能不能提供安全的路?陳茂南指出,大家都認為鐵路是安全的,鐵路與公路的差別就在幾條長的鐵路隧道,避開瀕臨海岸線的落石區域。同樣地,現沿著鐵路邊所開的公路隧道,也能確保相同的安全性。

匆促環評、匆促動工 誰為安全把關?
 
連許多環評委員都無法認同這份環評報告,但最後主席李育明還是建議先通過、再請開公路總局補充資料,但環保署最快本周就要舉行環評大會確認,這麼多複雜的地質問題來得及補充調查嗎?

而行政院長吳敦義宣布環評過就動工,匆促環評、匆促動工,蘇花改真的可以105年趕工完成嗎?趕工下的工程品質真的是一條安全的路嗎?

沒有留言: